2016年3月31日
「提升全科醫療質量 促進健康中國建設」是第三屆海峽兩岸全科醫學大會主題。是次大會剛於3月4日至6日在中國深圳市舉行,由海峽兩岸醫藥衞生交流協會全科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並由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澳門全科醫生學會、深圳市國際全科醫學與社區衞生服務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會議邀請到世界家庭醫學組織WONCA主席Michael Kidd教授、執行總裁Garth Manning先生,與加拿大及美國全科醫學專家出席,報告家庭醫學的全球發展,和分享加拿大及美國基層醫療的發展情況。國家衞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領導則發表了「醫教協同,加快推動全科醫生制度落實」報告,讓與會者了解內地醫師培養制度改革的方向。另外,會議亦邀請了海峽兩岸醫學專業,報告不同地區如香港、深圳、上海全科醫療的體系,培訓的發展和實踐。
內地醫師培養的制度改革,是朝向「全科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制度發展。「全科醫學」,也就是我們的家庭醫學,是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範疇涵蓋了各種年齡、性別、各個器官系統,以及各類疾病。主旨是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範疇、以維護與促進整體健康為方向;並注重長期、綜合、負責式照顧,將個體與群體健康融為一體。
重溫家庭醫學的特點:持續(Continuous)、綜合(Comprehensive)、個體化(Patient-Centered)的照顧;強調早期發現並處理疾患、預防疾病(Preventive Care)和維持健康;強調在社區層面不間斷地、長期負責地照顧病人,並協調(Coordination)利用社區內外其他資源。如果全科醫生培訓制度能夠有質量地發展,就能更有效地使用社會衞生資源,提升內地人民的健康水平。
醫教協同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臨床醫師隊伍,是辦好令人民滿意的醫療衞生事業之基礎。內地的「醫教協同」是培養臨床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並要注重需求、質量及實踐。「醫教協同」的「教」是指國家教育部會提供5年制為主體的院校醫學教育。而「醫」是指待醫學及相關專業畢業生完成院校教育後,國家衞生計劃部會提供畢業後為期最少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醫學教育,而住院醫師的培訓會特別着重全科醫師的培訓。
完成住院醫師培訓後,更會提供若干年期專科醫師培訓。完成臨床醫學培訓後,衞計部會要求醫師繼續醫學教育作為終身教育。根據教育部、衞生計生委、中醫局、發改委、財政部及人社部《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改革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國家能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臨床醫學人才培訓體系,並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規範。
另外,目標是要加快構建「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國家希望這些改革舉措能深化院校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建立健全畢業後教育制度,包括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建立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及開展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培養合格臨床醫師;以完善繼續教育體系,提升衞生計生人才的專業水平。
全科醫生制度實施最近5年來,培養政策逐步完善,已漸見成果。全科已成為34個西醫專業中最為重要的專業,並被納入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框架予以推動。另外,培養模式已初步建立,明確構建了「5+3」為主體,「3+2」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除以上外,培養力度亦不斷加大,目的是使全科醫生數量及佔執業醫師比例不斷增加。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對內地全科醫療/家庭醫學發展一直也不遺餘力,例如最近成立了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李國棟獎學金,旨在鼓勵內地優秀的全科/家庭醫生,若能夠在態度及實踐經驗各層面均表現突出,便能獲得資助到香港參與進一步切實的家庭醫學訓練。
全科培養
雖然全科醫師培訓改革不斷進行,但仍存在不同的問題。首先,全科醫生數量總體仍不足。第二是全科醫師質量仍然不高,城市社區及鄉鎮衞生院的臨床醫生主體以大專學歷和中專學歷為主,且大多數是通過轉崗培訓或崗位培訓,真正「5+3」的全科醫生極少;但我們現在需要的不再是「赤腳醫生」,而是追求專業化和規範化而達到「全科醫生」水平的醫生。第三是培養體系仍不健全,學科建設薄弱。絕大多數高等醫學院校中都未建立全科學系(院),而承擔全科醫生培養任務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大多都未成立全科醫學科,師資隊伍比較薄弱。第四是崗位缺乏吸引力,全科醫師待遇低及職稱晉升系統尚未完善。在準備讀醫學院的學生眼裏,如果選全科醫學,今後只能在基層工作,這會讓不少學生卻步於全科醫學。
總體而言,與國外的全科醫療體系比較,內地全科醫生制度才剛剛起步。內地不同地區在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使用機制方面已作出了有益探索。只要有堅定信念,發揮後發優勢,以國外內的經驗作借鑑,便可加快完善相關政策。藉着深化醫改及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提供更多合格的全科醫生,打造健康中國。
參與會議後,筆者了解到內地家庭醫學全科醫療的發展。由「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由「看病難看病貴」到「全科專業的診治」,希望中國人民的健康水平能有所提升!
撰文:何家銘醫生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