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位於塞納河畔、羅浮宮對岸的奧賽博物館,是欣賞十九、二十世紀印象派畫作的好去處。其前身是火車站,法國政府於1986年改建為博物館,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是焦點之一。
好比莫奈與睡蓮,德加常與芭蕾舞孃連在一起。「巴黎歌劇院是德加後半生畫芭蕾舞孃的地方,他對人物動態構圖的濃厚興趣,促使他來到巴黎歌劇院後台,實地觀察。」奧賽博物館導賞員Caroline De Navacelle說。
芭蕾舞原是宮廷練習禮儀的形式,法國大革命後變成平民也能學習的舞蹈。「不少人借此釣金龜。」Caroline打趣道。掛在館內的《舞蹈課》、《歌劇院的芭蕾舞排練間》等經典畫作,正是描繪優美舞蹈背後舞蹈員的刻苦練習情景。
「德加對人們日常行為的動機深感興趣,覺得真實性只有在一種近乎偷窺的情況下才可能獲得。因此,很多繪畫的構圖就像透過鑰匙孔看到的私密場景。他不喜歡叫人擺甫士,主要靠記憶作畫,在排舞室速寫,然後回畫室根據記憶完成。他的原則是觀察的時候不畫,畫的時候不觀察。」Caroline解說。
德加出身銀行世家,曾接受古典寫實主義扎實訓練,同時受攝影、十八世紀日本版畫及印象派現代思維影響,擺脫傳統題材的束縛,關注當代市井人物的生活景象,包括芭蕾舞孃、賽馬騎士、浴女等,他終身未娶,既討厭女人又愛畫女人。「他的畫不像傳統學院高貴優雅,沒有搔首弄姿人物,而是低頭洗衣和打呵欠女工。」後來他身患眼疾,難再操控色彩,開始製作塑像,《十四歲的小舞者》是他生前唯一發表過的雕塑。他離世後,人們才在其畫室發現多件雕刻作品。法國五月的「埃德加.德加:充滿動感的塑像」展覽將會在澳門展出德加超過70件雕塑作品(4月29日至11月16日,美高梅)。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女神蘇菲瑪素 首次入獄 |
上一篇: | 莫奈17名作亮相香港 重現印象大師破傳統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