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11日

周肇平教授 杏林手記

為何讀醫

小時候,家在跑馬地,養和醫院旁。

某日,右耳劇痛,母親帶我到醫院的門診部。給我看病的醫生,高大威嚴,額上戴着一個小鏡,看一看我的右耳之後,向旁邊的護士示意,立刻送來一把尖尖的手術刀。我嚇得眼都大了,這醫生立即面露笑容,安慰我說:「耳內長了一個小膿瘡了,挑穿便好了,不會痛的。」說完,便將刀放進我耳內。說也奇怪,一秒鐘之間,劇痛全消。後來,護士告訴我母親:「你真幸運,這位是李樹培醫生,耳鼻喉專家呀!」在我心中,這位醫生簡直像神一樣。

當年,我的外婆患上嚴重的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島素。有時份量過多,血糖急降,外婆便會昏迷過去。我們的家庭醫生是剛從養和醫院出來自行開業的譚世傑醫生。他一到來,給她注射一針,立刻醒來。許多年後,我才知道是注射了萄葡糖而已。不過,當時我只覺得,醫生就如神仙一樣,能夠把病人從死門關拉回來。我甚至以為,當了醫生,便不用死亡!於是,讀醫成為我的志願。終於,1963年,我考進了港大醫學院。1995年,更當選為醫學院院長。

學醫要真心

自從八十年代,投考醫學院的中學生都要經過面試,單獨面對兩位老師的評核。每次,老師會就學生的四方面評分:讀醫的動機、社會意識、社會參與及面試的表現。當我問到:「你為何要讀醫?」學生都有備而來,各自說到一些親身的經歷。但我會再深入問下去,例如:香港最常見的病是什麼?過去幾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是屬於哪一方面的範圍?醫學院第一年,會讀哪幾科?有否曾經捐血、急救,或參與其他醫療或人道工作?實際上,亦不是考核知識或經歷。只是,在討論過程中,很容易看出這學生對醫學的興趣是否真誠。

曾經有面試的學生告訴我:「其實,我自己是希望到外國讀獸醫的,只不過,在父母壓力下,我才勉強到來面試。」也有學生面試時一直儍笑,休息半小時後仍然不能交談。作為一個醫療工作者,需要與病人溝通,與其他醫生、護士、醫療工作者合作,是一個團隊中的一員。所以,近年的醫學院面試引入了小組討論一環,將一個醫學題目交給十來位學生討論,大概一個小時。我自己的評分標準十分簡單。完全默不作聲的:零分;肯講幾句的:1分;講得合情合理的:2分;包括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的:3分;有創見的:4分,創見包括胡說八道。事實上,我常常鼓勵學生,要胡說八道,要犯錯。因為從錯誤中學習,是畢生難忘的。而且,學生時代犯錯,是容許的。將來成為醫生,犯錯的代價實在太大。

誰最適合行醫

醫學院曾經深入討論過:究竟要收怎樣的學生,將來對社會的貢獻才是最大呢?這牽涉到兩大問題:如何界定貢獻,以及如何把學生分類。學術成就要緊,還是要直接服務醫人?在實驗室中與病菌打交道,或者在手術室中戰鬥,是否一樣重要?到落後地區服務,還是回饋香港社會較適合?這些都是一些極具爭議的課題。至於學生的類型,內向或外向,合群或高傲,喜歡與人交往的或不喜歡的。哪一類型會適合哪一種醫療工作?最後,工作小組收集了許多外國醫學院的研究,長期隨訪,結果並無定論。最後,只能夠用一些常理、信念作為指引。其實,醫學範圍極大,日新月異,適合各式各樣的人。不同的背景、不同性格,只要找到自己的興趣,都可以作出貢獻。反而,讀醫過程漫長,6年本科、1年實習,再加6至7年專科,期間人生總有起落、情緒管理,十分重要。

近年,港大醫學院,承着三三四改制之便,加入了「醫學人文」一系列的課程,包括五大主題:一、醫學歷史;二、文化、靈性及療癒;三、死亡與臨終關懷;四、義務醫療工作與社會公義;五、病人和醫者的故事。

學習的方法包括大課、工作坊、對話、電影、話劇、演出、靈修和參觀等等。課程重點在第一、二年,但亦涵蓋3至6年。目的希望學生能夠了解人性、生命、苦難及面對醫療束手無策時的態度等等。另外,兩大醫學院又重整「醫學倫理」的課程。除了系統化的學習之外,每次討論病例,都會涉及「醫學倫理」。當然,所有這些課程都旨在讓醫科生初步認識醫學倫理。只有在畢業後真正成為醫生,再假以時日,人才會漸趨成熟。不過,重視「醫學人文」及「醫學倫理」,無論對病人或者醫者,都有極大的裨益。

這幾十年來,眼見從醫學院畢業的醫生,在各個不同的崗位,各自發揮,作出貢獻。沙士期間,他們的專業精神更成為國際典範。當中更有幾位作出犧牲,包括公營及私營的醫生。現時,許多人談及「沙士英雄」時,似乎忘記了幾位私家醫生,為照顧沙士病人,甚至親身駕車送他們往急症室,最後付出自己的生命。其中包括我在港大時已經成為朋友的劉大錕及張錫憲。想起這幾位,我心中仍然覺得,社會有欠他們一個公道。

撰文:周肇平教授

養和醫院副院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