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4日

周凡夫 樂韻悠揚

小城大兵展空間

香港小交響樂團與伍宇烈自2010年開始,攜手將史達拉汶斯基的舞台製作《士兵的故事》放在音樂廳內演出,今年2月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第四次製作,才有機會第一次欣賞。

這次製作顯然和過去三次很不一樣,這次跨界別製作,七位樂手組成的小樂隊以外的四位舞者,跨越了台灣(陳武康)、日本(傳川光留)、馬來西亞(劉傑仁),和香港(陳敏兒)四個地域,而陳武康更要兼演說書人和魔鬼,又演又跳又講對白,還要多番用廣東話來向觀眾逗趣,其餘三位舞者,其實亦要將戲劇演出融入舞蹈中,指揮葉詠詩亦不時要被拉入故事中去。不過,這次最大的不同在於整場演出的結構、布局,將整晚演出的空間大大擴闊,帶來更大的想像和更多的詮釋層次。

顛覆原作

如單就《士兵的故事》原來拉繆斯(C. F.Ramuz)的文本,和邁克據之譯寫,採用普通話來演出的「改編」文本來看,基本上仍是一個將靈魂與魔鬼交換的浮士德式故事;但四位表演者扮演多個角色,全部以職場上班的西式服裝上場,那便顯然是將之現代化、現實化、城市化、商場化,由是此一製作便賦予和近百年前創作時並不一樣的意義。同時,史達拉汶斯基的音樂本來就有很強的現代感,但伍宇烈卻在演出者的處理上大大顛覆了原作,四位演出者的角色有時很明確,有時卻又很隱晦,有時多人演出同一角色,有時又一人兼有多個身份,有時陳武康又刻意製造出疏離感覺, 從故事中「跳」出來……其實,如表達手法沒變,那豈非是復近百年前之古嗎?這必然不是伍宇烈那杯「茶」。

不過,這次製作,用了一個「新」的名字:《小城大兵的故事》,整場音樂會的設計,更將想像空間作出了更大的擴展。音樂會開場只有曾宇謙帶着他的小提琴出台,演奏了選自巴赫D小調第二小提琴組曲的《夏康組曲》,以恍如坦蕩赤裸的無伴奏方式,花了15分鐘很明確地向觀眾展示小提琴已是他手中一把百分百操控的利器、寶物。神來之筆的設計是,曾宇謙奏完《夏康組曲》,在熱烈掌聲下正在退場時,自觀眾席走上舞台的魔鬼(陳武康),從後叫着曾宇謙,要買他的小提琴,但曾則充耳不聞,頭也不回便退場入後台……魔鬼才用英語歡迎香港小交響樂團進場,而他亦乘着樂師出場時混在人堆中「消失」了……接着曾宇謙再帶着他的小提琴和指揮葉詠詩出場,演奏滿有熱情、激情,和將小提琴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在近半小時的演奏中,曾宇謙表現不慍不火,和樂隊亦有很好的互動,對琴音有很強的控制力,這包括他可能認為奏完這樣子一首重份量的大型作品,加奏任何小品都會破壞大曲帶來的良好感覺,為此,再三返場後,仍持着他的小提琴在仍熱烈的掌聲下退場,控制着演奏家的演奏欲望,沒有加奏。

下半場演出近一小時《士兵的故事》,無論觀眾如何解讀伍宇烈的編舞和導演處理手法,特製封面的TIME雜誌,和翻開藏有立體模型的LIFE雜誌,固然趣怪,但至為聚焦的仍是士兵手中的小提琴,特別是由陳敏兒用餐盤盛載出來,將小提琴的琴柄折斷,改貼在琴身的最底部分,便變成恍似是燒紅了的「湖上燒鵝」一樣。

人人故事

當然,曾宇謙並沒有在《士兵的故事》中出現,音樂廳內的演出結束,觀眾離場才發現曾宇謙已在大堂為「粉絲」簽名,看來這場音樂會的士兵主角,仍是去年以20歲之齡贏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小提琴亞軍(冠軍從缺)的曾宇謙,和他手中的小提琴:他並沒有出賣他的小提琴,原因是小提琴已是他的利器、寶物,場刊中的「節目介紹」引言,是一大段有關小提琴和魔鬼的故事,豈非無因呢?

不過,陳武康在演出的文本最後所說的卻是:「這本來是一個士兵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更是你們的故事。」如此說來,這場音樂會的主角既是曾宇謙,但亦可以是當晚場中每一位觀眾!

撰文:周凡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