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1日

馮永康醫生 心臟科

開刀與心導管支架

本專欄時常提及中風的主要原因是和心房顫動有關,但另一重點導致中風的病源是來自頸動脈血管收窄。供應腦部的血管主要是由兩組血管負責,在靠前方的是頸動脈血管,而在靠後方的是頸椎動脈,常見的血管收窄多數發生在靠前方的頸動脈。

針對頸動脈血管收窄的治療方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利用外科手術將導致頸動脈血管收窄的粥樣斑塊切除,腦外科或血管外科醫生利用傳統開刀的方法將血管內壁的「阻塞物」移除;另一方法是利用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導管方法,透過血管支架將收窄的頸動脈擴張以便血液供應恢復正常。前者手術過程中當然需要全身麻醉,而復元的時間也較長,後者的好處明顯是復元的時間較短,對病人來說似乎是比較簡單及容易接受。但部分醫學界人士卻對支架的方法有疑慮,因血管再收窄的情況在放置支架的地方是時有發生,部分病人可能有再中風或再做手術的風險。究竟那個方法比較好?

在2010年,一項大型的隨機對照研究在《新英倫醫學期刊》發表了。簡單來說,無論用開刀或者利用導管放置血管支架也好,中風的機會大致上沒有分別的。這些病人經過10年的跟進,情況是怎樣的呢?在最新一期的《新英倫醫學期刊》可以找到答案,兩者都是沒有分別的。

那些接受開刀手術的病人在10年跟進中出現中風的機會大概是6.9%,那些接受血管支架的病人,在10年內中風的機會大概是5.6%, 從統計學上來說,兩者是沒有分別的。需要注意的是大概一半血管收窄的病人並沒有曾經出現中風或任何病徵。就算將有中風或從沒有中風的病人分開分析,結果大致是一樣的。這項研究的結論相當清楚,無論接受開刀手術切除血管斑塊或利用血管支架,防止中風的效果是大致相若的。如何決定用哪一個方法當然是因人而異,同樣需要的是外科醫生或心臟科醫生的經驗和訓練。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隔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