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肥肥白白。可是,真實的情況是,不是每個孩子都願意食很多奶,也不是每個孩子食多了都會在體重和身形上反映出來。所以我們不應因孩子身形不夠健壯而歸咎於父母的餵食不力,反而最重要的是,應採用合適的方法餵食,不應讓孩子過飽或過饑。
以下有8個父母常相信的錯誤觀感:
1. 奶粉罐上建議的奶粉量是黃金標準;
2. 孩子需要半夜食奶,不然就會哭醒;
3. 半夜哭醒,而且食少許奶便抱頭大睡, 這便是肚子餓的問題;
4. 飲奶粉是較難學習的進食模式(比起直接餵哺母乳);
5. 吃人奶比吃奶粉較容易肚子餓;
6.「少食多餐」可讓孩子食好一點;
7. 食量可以慢慢訓練出來;
8. 食量多是先天獨厚的原因,也是媽媽在懷孕期補養良好的結果。
這8個觀感,很多父母聽起來以為是正確, 所以,如果自己不能夠百分百「達標」時,便會很不高興。真實情況是順其自然,由懷孕期開始,到孩子一周歲,他們的身形和食量,基本上已經定了。有的多,有的少。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後,一切也由父母的遺傳因素所控制。無論你提供給孩子的是母乳或奶粉,都可以讓孩子吃飽。而且在滿月後,基本的進食規律已經可以形成,例如每3小時進食一次。
理論上,用奶樽餵食可食得多一點,原因是這是被動式進食,而母乳是主動式進食。但是口中能吞多少,與肚子能承受多少是不相等的,這就是「眼闊肚窄」的情況。奶粉罐上的指示是根據年齡而定,可是實際上應該是與體重有關,所以不能夠跟從。在首一兩個月,每餐奶量會急促上升,但是之後便慢下來,或沒有上升,這是正常的。不要因小失大,想孩子食多一兩口,結果導致嘔吐更多奶,是得不償失。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隔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冠狀動脈搭橋術前準備 |
上一篇: | 曹操頭風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