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2月20日

毛羨寧 回眸英倫

不要怕尋根問底

最近到演藝學院欣賞朋友亞倫(Alain le Pichon)的鋼琴獨奏音樂會,聽他彈奏蕭邦、巴赫和莫扎特的名曲,同時為無國界醫生協會籌款。「我選的第一首夜曲,是蕭邦寫給普列爾夫人(Madame Camille Pleyel)的作品……」亞倫每次開始彈奏之前,總會講述一段有關樂曲的故事,例如巴赫有二十名兒女,其中長大成人的十位都有學習古鋼琴「clavicord」,所以巴赫起初寫下「賦格」(Fugue),不過是給兒女的練習曲。知道了音樂歷史和趣聞,觀眾看得特別投入,完場後遲遲不願走。

問題尖銳

可惜我的舊同學趕不上來看,不然介紹亞倫給他們認識,又是一種啟發——亞倫曾在伊頓公學任教,然後被銀行聘任到歐洲和華爾街工作,正值事業高峰時回到巴黎索邦大學念英國歷史的博士學位,並留下任教,閒時撰寫歷史研究、表演室樂。我見他的經歷與眾不同,兩年多前在《信報》「訪談錄」寫了一篇文章〈嘗盡人間美妙的法國紳士〉。屈指一算,我在報章和教會雙月刊訪問過十多位充滿人生智慧的朋友。他們都不吝嗇把成敗經驗和想法一一告訴我,不用我問什麼尖銳問題,已經夠填滿整頁版面了。

但是訪問的技巧,仍需要學習和操練。去年看了71歲的《泰晤士報》女記者芭柏(Lynn Barber)回憶錄A Curious Career,寫她筆下名人受訪時的荒誕言行。芭柏自喻為勞工階層,但教育背景中產,16歲時結識了一位比她年長、原來已婚的男人,故事改編成電影An Education,是少數提名金像獎的英國電影。芭柏於牛津念英國文學,因為曾替校報訪問過美國企業家古喬內(Bob Guccione),畢業後被聘用到他創辦的成人雜誌Penthouse當了七年編輯和作者。她學會斬釘截鐵地問人家的私生活,尤其喜歡到名人家裏做訪問,從蛛絲馬跡中找出受訪者真實一面。所以她被冠以「惡魔」(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之名,卻深受讀者愛戴,曾奪得六屆英國新聞訪問獎。

我最認同芭柏在回憶錄第一章所寫的觀察,就是誤以為所有人都「諸事八卦」,其實許多人只是扮作對別人感興趣——「They don't suffer from my compelling nosiness」。他們不會尋根問底,了解誰跟誰為什麼會結婚,為什麼那人出軌,是不是有過不愉快的童年。「總而言之,他們喜歡說話多於聆聽。我想,這是他們最大的損失。」我喜歡耐心觀察,結果寫一篇人物專訪,往往由認識多年的小事點滴而成。像欣賞朋友一樣,不需完美,但求分享他們敢於冒險的經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