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2月15日

劉偉霖 如是樂

協奏曲還是管弦曲?

過年前的一個星期,大會堂有兩場音樂會都以巴哈的布蘭登堡協奏曲做主打。即使大家都知道布蘭登堡協奏曲有多麼重要,但實際上在香港音樂會中,又不會像莫扎特或貝多芬的交響曲那麼易碰到。

演奏布蘭登堡協奏曲用的人力比一般交響樂少,反而少機會聽,這令人費解。或者原因之一是,巴洛克曲目已被「古樂團」佔了地盤,常規交響樂團總是自以為不能應付,這現象世界共有。即使撇除「原音」的因素,布蘭登堡協奏曲是一套很難濫竽充數的作品,假若水平未夠,很容易被一般觀眾聽得出來。當然,也不排除是藝團覺得巴哈不像布拉姆斯或柴可夫斯基好賣?

加奏才是正肉?

1月31日香港城市室樂團由占士高威(James Galway)獨奏及指揮的演出,相信就沒有難賣的問題。所選的三首曲目都有長笛獨奏,包括第四及第五布蘭登堡協奏曲,以及《第二管弦組曲》。城市室樂團用了比平時略少的十餘人弦樂,團長陳詩韻擔任兩首協奏曲的小提琴獨奏。高威先奏《第五布蘭登堡協奏曲》,他在第一樂章的造句偏重連奏感覺,很多時候不單止想在小提琴獨奏下面墊底,亦好像想融入全體弦樂的聲響裏面。

《第四布蘭登堡協奏曲》由高威的妻子Jeanne Galway吹第二長笛獨奏,高威吹第一獨奏。可以相信是樂曲性質不同,高威不再像上一首般壓低及壓平聲響。高威名義上兼任指揮,但實際演出又不大覺得他在指手畫腳,弦樂總之維持在不會騷擾到獨奏的音量。樂隊在《第二管弦組曲》比上兩首協奏曲活躍,雖然會有很大誘惑說樂隊全晚的演奏傾向保守,但也有很強的理由認為高威根本不需要特別進取的伴奏。

一方面可以說全晚70分鐘的巴哈全都有高威演奏,很「抵聽」,但聽足70分鐘巴哈又是否代表觀眾滿意度很高?所以高威的加奏時段,不單和《第二管弦組曲》長度相若,亦能沖淡先前的嚴肅。高威用了咪(放在咪架)向觀眾宣布加奏什麼樂曲,但演奏時好像有聲音入了咪。聽他這些加奏「歌仔」,又似乎是稍微擴了音效果較好。以高威這個傑出showman(筆者並無貶意)的多年經驗,你覺得會是無意地「入咪」嗎?

一套作品兩種編制

2月5日,由古鍵琴家及指揮Benjamin Bayl率領,港樂演奏全套布蘭登堡協奏曲,但演出不是順序,上半場奏二三五,下半場奏四六一,重頭戲放到半場的最後,較小型的三及六放中間。看了高威那場的觀眾,應該會對港樂這場的編制感到意外,因為用的弦樂大體上比城市室樂團還要少。

首先Bayl沒有將六首協奏曲當成樂隊大小一樣的作品,第三協奏曲有十個聲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三部,指揮就各自只用一人,再加上低音大提琴及Bayl的古鍵琴,一共11人。第六協奏曲也是同樣處理,共7人。有管樂的第一、二、四,指揮才會加大弦樂,每部二至三人,最多人的第一協奏曲也不會多過20人在台上。有趣的是第五協奏曲Bayl卻是採用「一聲部一人」的編制,而不是像一、二、四的「樂隊」編制。

如果從時代忠實的角度,筆者寧願相信「一聲部一人」是當時演奏這些樂器的方法,會用幾十人的樂隊去奏的機會非常之微。然而筆者並不是想單憑人數去談港樂及城市室樂團的巴哈,哪一個較「原音」或較好聽,而是他們各自用所選的編制,演奏出來的總體效果如何。城市室樂團只演了其中兩首,然而高威對樂隊的要求,無疑是把他們當成獨奏的伴奏,弦樂手用一種樂隊齊奏的方式演奏,總體上接近我們聽慣的「協奏曲」。

而Bayl偏向用一種ensemble或室樂的取態,不單是「一聲部一人」的第三、 五、六,在其餘三首協奏曲中,即使有獨奏樂器,亦很難分得到獨奏及齊奏的從屬關係,所以整體上,筆者並不覺得像「協奏曲」,而較像小編制的管弦樂曲。加上Bayl採用較快的速度,令筆者很難想像可以在這種速度加大樂隊。唯一的缺陷是在開場的第二協奏曲,小號手接近一敗塗地,相比起來樂隊顯得偏厚,一人連累整體,非常不幸。

撰文:劉偉霖 

逢周一刊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