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2月29日

張綺霞 訪談錄

乳腺外科醫生鄺靄慧 乳癌故事總結最佳療癒

在香港,每17位女士中有一位會患上乳癌,聽到癌症,不少人都會憂心焦慮,其實乳癌在治療後存活率比不少癌症高,很多時候病人要面對的障礙,不是醫療科技不夠先進,而是他們自己對疾病的恐懼和逃避心理。

乳腺外科醫生鄺靄慧(Ava)多年來與不少病人相處,有些快樂地擊退癌細胞,有些則不敵病魔,微笑與眼淚總是在人生中交錯,她與病人同喜同悲,深深體會到親友的支持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最近她將過去10年最深刻的乳癌病人故事結集成新書《愛是最好的療癒》,因為面對疾病時,只有愛能超越恐懼,讓病人和家屬堅持下去。

行醫多年,Ava接觸過許多不同階層的病人及家屬,每一個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大大小小的經歷,都成就了今天的她。記得還在當實習醫生時,每天巡房看到一個病患婆婆情況愈來愈差,她也非常不快樂,情緒都寫在臉上,婆婆看到了,反而主動安慰她,「看到你已經很開心了」,感謝她為自己做的努力,讓她深受感動。愛笑的她,也屢被病人稱讚,指她的笑容讓自己感到溫暖安心。這些說話都讓她感受到病人和醫生的情感聯繫,成為她繼續幫人的動力。「雖然病人很多時候不自覺,但他們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想法。」

在治療過程中,家人尤其是伴侶的支持,對病人來說非常重要。許多病人檢驗出乳癌後,第一時間都想知道患病的原因,但在目前醫學研究結果中,導致乳癌形成的原因多樣:基因、環境、飲食、曾生育與否等,無法單一歸類。曾有一個病人在丈夫陪伴下應診,在過程中不斷將癌症歸因於丈夫給她的壓力,因此每次她都不斷指罵丈夫,但這位男士卻都默默承受了,一直堅持陪伴在她身旁。「癌症病人的情緒波動可以理解,而他們最愛的人往往成為其發洩對象。」

當時Ava結婚不久,在這對夫婦的相處模式中想到更多,更了解互相體諒的重要。後來這位女病人慢慢康復,在治療中Ava也嘗試為她解開心結,一年後在商場與他們重遇,發現兩人感情更勝從前,病人也感謝她點醒自己,明白到珍惜眼前人的道理。

最難是明白病人想法

懷孕時患上乳癌,癌細胞的生長速度會比從前更快,需要更快地對症下藥。懷孕初期化療對嬰兒的影響大,醫生常建議先進行人工流產再繼續治療,而在懷孕後期胎兒發展穩定,孕婦可進行一些對胎兒影響較少的化療。

曾有一個外籍傭工在懷孕最後階段發現第三期乳癌,而且癌細胞屬於少有的「惡癌」,生長迅速,但她卻堅拒接受任何化療,只肯接受割除癌細胞手術,「任何能傷害孩子的她都不肯做」。然而孩子出生後半年,她終於不敵病魔離世,去世時孩子也不在身邊,看着年輕美麗的她為孩子如此犧牲,Ava不禁落淚,久久不能釋懷。

醫生照顧病人的身體之餘,也要小心關心病人的心理狀況。「最難的是要明白病人在想什麼,才選擇怎樣的方式與其溝通。」曾有病人仿似大方面對,但其實內心充滿逃避想法,因此與她傾談治療方案時,Ava邀請她帶同家人一起,好給予她下決定的勇氣。「要記得面對的是人,不要只按照程序做就算,要根據病人的不同需要,與病人和家屬一起決定怎樣做。」

她表示,醫生也要時刻增進知識,留意病例會否屬於罕見的情況。「乳癌中也有常見和少見的腫瘤,醫法會不同。」然而不少女士初發現腫瘤,都自我否定為有病,延遲診治的時間,她碰過一個病人,甚至等到乳房腫瘤的皮膚潰爛長滿蛆蟲,導致劇痛,才去醫院求診。

富三代留守公立醫院

面對癌症,有些人會選擇勇敢面對,有些則希望逃避,尤其是知道要割掉乳房、接受會導致脫髮的化療等,天生愛美的女士自然難以接受。行醫多年,她目睹不少病人以中醫或另類療法取代西醫療法,最終錯失最佳診治時機,因而喪命,當中不少更為年輕或高學歷的女士。「西醫最大的問題是太坦白了,好的壞的都會告訴病人,但病人多只聽到壞的一面,然後想從其他療法尋找一些好消息。」

雖然Ava性格樂觀開朗,但看到病患離世,病人家屬傾家蕩產也無法挽回至親的生命,也會覺得難過。她體會到,在生死面前,許多事情不過等閒,而自己比起許多人,其實是幸運的。病人在康復後對生命有了新看法,不再為小事執着和埋怨。而她也與病人一起成長,雖然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但慢慢也知道不要為小事緊張和不快樂,「許多事情也會看開」。

Ava出身富裕家庭,祖父是樂善堂首任主席、九龍城地王鄺命光,父親有一半西班牙血統,Ava皮膚白皙,擁有淺棕色的眼珠,外表甜美,大有輕鬆過活的條件,從小她卻非常勤奮地讀書,並在大學選擇了艱難的醫科。在眾多專科中,她選擇了外科。「當時外科的女仔不多,因為比較辛苦,而且也要學所有內科的東西,從朝忙到晚。」選擇乳腺外科這個專業,是因為在英國實習時接觸到一個乳癌患者。而這一科也很適合她性格,因為她喜歡與病人聊天,也喜歡把手術和縫口做得漂漂亮亮,就如她喜歡做小手作一樣,而乳腺外科手術尤其需要顧及美觀,這樣病人在病後才能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身體。

後來她嫁給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依舊留在公立醫院工作,甚至成為兩所醫院的乳腺外科主任,忙到沒天沒夜,如今更創立慈善基金,可說是分身不暇,許多人都問她為何如此選擇。「當你喜歡這工作就不覺得辛苦。」由於工作忙碌,她只能把握公餘時間寫作,花了多年才寫成新作。雖然少了時間給家庭,但丈夫聽到她的工作能幫到這麼多人,也十分支持。問到如何平衡生活,她尷尬地大笑了一下,表示也盡量要騰出時間讓自己休息,從前放假時她掛心工作,不停看電郵,如今則更明白讓自己的腦袋停一停的必要。

為港女建乳癌資料庫

向來勤奮的她,當醫生後也不斷進修, 在2005年,她參與港大與史丹福大學的醫學會議,作為港大代表發表在港乳癌患者的研究報告。在會上,她看到史丹福大學乳癌與遺傳基因的研究,感嘆亞洲比較多年輕女性患乳癌,或許是因為基因變異的關係,卻沒有足夠的研究資料去幫助她們。

於是她決定遠赴美國修讀基因學,進入當地化驗室從零學起,了解到如何做基因排序和測試,幫助自己進行醫學研究,又進駐當地診所了解基因輔導的工作。最後在2006年,她在香港乳癌患者中發現新的BRCA2基因突變,因此發病年齡較輕和發病時情況較嚴重,獲得國際醫學獎項。

學成回港後,她在2007年成立了慈善機構「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希望可蒐集更多有助醫學研究的資料,幫助發展出更有效、針對華人患者的治療方法,也免費替有經濟困難的高危家庭進行基因測試,幫助他們做好預防工作,好在癌症初發之時就被發現,得到適當的治療。

放下一切陪丈夫抗癌

帶有BRCA1和BRCA2兩種基因變異的人,患上乳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十倍,因此不少帶有相關基因的人都會選擇切除乳房或卵巢,減低細胞變異的患病風險,例如著名美國影星安祖蓮娜祖莉因為家族多人患乳癌,在檢驗下發現自己也帶有變異基因,便接受了割除卵巢和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但Ava強調,預防方法還有很多,沒有說哪個對或錯,只看每個人的選擇,有基因變異也不一定會患癌,定期檢查也能預防癌症擴散。

「乳癌如果在早期發現得到治療,其實存活率是很高的。大部分癌症無法治療都是因為遲發現,只有少數的腫瘤是很惡的,乳癌是其中一種可以早找到的。」

看到這麼多人患病,43歲的她也有想過自己有一天都會成為其中一分子。「我常說笑,沒理由自己有會比其他人遲找到。雖然我老是叫其他人去檢查,但自己卻遲了去做,因為怕看到自己的患病報告,醫生也是人。但幸好目前身體也無恙。」

醫生面對疾病,與其他人無異,只是有更多醫學知識,因此可更客觀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早前丈夫證實患上前列腺癌,她也受到打擊,為了陪伴他,Ava放下一切,兩人重拾難得的二人世界,讓她明白家人比什麼都重要。幸好經治療後,丈夫身體正在緩慢康復中,「但癌症是很曳的,不能說完全消除,還有機會再回來。」

撰文:張綺霞

攝影:陳縱宇

[email protected]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