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習近平訪英不久,北京王府井大街頭段,靠近北京飯店這一截,最近就把整條街十幾間舖通通拆掉,換上了香港置地的圍板,代表英資公司陸陸續續在首都的旗艦商業地標插旗,命名為「王府中環」,將以高端零售為主導,預計其購物中心可於2016年竣工,酒店於2017年落成。
過去20年,內地一線城市的商業地產項目,英資雖不是領頭羊,但以後發者的姿態,掃盡口碑及掌聲,去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成都遠洋太古里的朋友相信一定有同感。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觀乎幾間英資行的步伐,好像有些嘆慢板,但是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前期觀察,後期投入,就是延長了項目的壽命,也是品牌的關鍵。畢竟,置地的歷史可追溯至1889年,為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地產集團之一。英資主導的商業地產,他們有一套扣緊客戶需求的流程,就像鋪下去的鐵軌,一旦列車開始運作後就難以更改,英資行就具有這種優勢,毋庸置疑。
大部分在大陸的港商,都有一個通病:移植心態。他們的知識體系和經驗告訴他們,服務業也是一種品牌,港商照把香港成功的因素引進,就能獲取大陸市場,按照這公式去做的港商,可能贏了頭啖湯,但最後都發現,難以捕捉到大陸客戶的心,即使捕捉到他們的心,也捕獲不了他們口袋的錢。無可諱言,大陸獨特的消費文化其基礎就是消費者的無知,任何行業皆如此。
香港最頂尖的商場,都是出於英國人管治,因此你置身Landmark、PP,從來看不見針對大陸遊客的裝飾與布置,業績卻是雙位增長,原因是他們很清楚,也很清楚,百多年的沉澱,本身就是一個品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東京地產攻略 |
上一篇: | 網球 : 細威領獎變女權鬥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