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1月23日

曾欣欣 食得有營

「全天然」並非全天然

兩年前,美國法院連續處理兩宗入稟訴訟,都是控告一間國際食油公司,指控其4款標籤「全天然」食油並非天然。被指控的4款產品,包括天然植物油、純芥花籽油、純粟米油、天然組合油,全都含基因改造成分。根據指控書,原訴人認為基因改造食物是經過高度加工,其化學結構根本與天然植物完全不同,所以並非全天然。被指控的產品,都含三大基因改造農作物:粟米、芥花籽、黃豆。在美國,七成的粟米、八成的芥花籽、九成的黃豆都是基因改造農作物。經過兩年的訴訟,控辯雙方最終庭外和解。事件發展到此,是因為涉及的4款食油產品,3款已經刪除了「天然」字眼,第四款亦將會步其後塵。

一直以來,無論在美國或香港,「天然」這個詞彙是沒有法律規限,亦沒有政府機構或私人團體去檢視印有「全天然」的產品是否屬完全天然。再者,當品牌名含有「天然」(Nature或Natural)這個詞彙,會令大眾覺得這品牌產品屬天然。實際上,卻未必一定是天然,一看成分表便知端倪。

此案的重點,是爭拗基因改造是否天然。基因改造這個課題其實已纏繞美國多年!在歐洲,所有含基因改造食材的產品,全部都要標籤。例如,用基因改造粟米製造的早餐粟米片,是需要標籤含基因改造成分。又如,含基因改造大豆油及白砂糖的朱古力糖果,或用大豆油炸的薯片,全需標籤註明。但在美國,卻沒有相關標籤法例,消費者一直不滿被蒙在鼓裏。

這次訴訟,可算是一個突破。雖然沒有勝負之分,但消費者的反基因改造情緒不但開始影響到大企業的決策,亦開始令到政府機構正視。兩星期前,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有意管制「天然」這個字眼,並展開公眾諮詢。明年7月1日開始,美國佛蒙特州會有規範基因改造食材標籤法則。由第一個州份打破缺口,其他州份也可能會陸續跟隨,所以實行基因改造標籤法將會是大勢所趨。

作者為註冊營養師

[email protected]

隔周一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