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1月13日

張綺霞 居港異鄉人

韓國駐港文化領事 努力建立港韓交流平台

在消費型社會中,商品的形象和帶來的感覺比商品本身重要,而依靠形象符號帶來商機的文化產業更成為各地發展的重心。今天「韓流」傳遍世界各地,南韓的文化產業發展策略往往為亞洲國家研究和仿效,早在九十年代末,當地政府已致力經營,務求讓自身的文化商品流行全球,從而帶動經濟發展,今天的成功並非偶然。

在國與國之間的夾縫中發展一己文化, 韓國文化官員的工作擔子之重可想而知。居港一年多的韓國駐港領事(文化新聞官)俞炳采曾在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工作,參與制定長遠的文化藝術發展政策。一臉嚴肅的他說到在港推廣韓國文化的工作,更是容不得一點輕忽,只因其肩上的是民族主義的重任。

南韓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在早年已開始,1993 年金泳三總統首次將文化產業作政策上的重點支持,訂定了「文化暢達 5年計劃」,又在次年建立文化產業政策局。隨後金大中上場,更在1998年提出「文化立國」的理念,以此挽救在金融風暴後一蹶不振的經濟。他力推扶助文化產業的計劃,並把它放在國家發展的藍圖中作長遠規劃。

2005年盧武鉉政府宣布訂定「文化強國C-Korea 2010」計劃,強調對創意產業的重視,重點發展文化、觀光、休閒運動等三大範疇,進一步加強推廣的力度。李明博政府上場後,更在2009 年將文化機構整合成「韓國內容產業振興院」,繼續以文化產業強國為南韓的發展目標。

俞炳采是家中老大,爸爸為校長,在傳統的韓式家庭成長,長子責任尤其重大,而他也不負期望在大學主修行政學,畢業後於1994年加入房屋部擔任公務員。後來在2000年轉至文化體育觀光部,「我剛在文化部工作時,有一句話非常流行:二十一世紀就是文化世紀,從那個時候南韓政府就強調文化產業的重要性,也開始有很多人想參與相關工作,民間的文化企業也開始興旺,例如電視劇、流行音樂等開始大受歡迎。」

文化部長遠政策規劃

進入文化部不久,他便參與長遠的C-Korea文化規劃,訂定扶助電影、唱片、遊戲、出版、電視等相關產業的政策。「當時英國正大力發展創意工業,從前人們談到文化藝術,只關乎文化藝術裏的價值,但現在的文化藝術是更有經濟性和社會性的,更多不同面向,讓不同人可參與。」

南韓政府並沒因為保存傳統文化而輕視大眾流行文化,他們看重的是這些產業為國家帶來的效益,相信影視出口有助打造韓國品牌,並帶動其他範疇如科技產品、時裝、旅遊事業等發展。「那時候,我就相信文化是一切發展的主要動力,帶動經濟與文化走得更遠。最重要是提高民間的創意與創造力,讓企業與文化藝術融合,以後才能有更大發展。」

早年,南韓政府對於文化產業的扶助主要集中在電影上,「韓國的文化藝術是由電影發展起來的,當時有一個保障電影的制度,確保戲院裏本土電影有一定的放映率。」但後來,政府想發展的文化產業範疇愈來愈多,並將「文化產業」定名為更廣義的「與文化商品的計劃、開發、製作、生產、流通、消費等相關之產業」。而發展的另一個重心,也放在扶助其出口上。

影視劇等文化產品的外銷除了能為南韓作宣傳,更能形成「韓流」,為此,南韓政府成立了不少基金和機構,支援文化產業進軍海外市場。「我們有不少資助制度,保障創意工業人才的生活,要到海外交流和出口,我們也有資助政策。政府旗下也有媒體中心,擔任代理中介,幫助中小企業收集海外市場訊息——畢竟他們很難得到這些資料,我們讓他們能夠更好掌握向外發展的機會。」

南韓企業也投放了不少資金於文化產業上,部分是因為政府推動,部分是國家社會民族主義風氣濃厚所致。俞解釋,「企業們都認識到這產業對韓國很重要。」對於私人或商業基金支持的文化機構,政府也有一定的資源援助。「例如幫助他們聘請策展人,這也是對相關人才的培養機會,也會為日常營運提供資助。」政府非直接參與投資,而是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讓產業發展,特別是扶助中小企成長,以確保健康的市場競爭。「政府的工作都是間接而非直接的,例如支持人才交流、資金補助、技術發展等,同時也扮演協調角色,確保公平競爭,鼓勵創業、支援中小企向海外發展。」

南韓女士居港更稱心

俞在文化體育觀光部內不斷晉升,至國際觀光科的副首長,但他一直想到國外工作,只是相關機會競爭激烈。後來碰巧香港有空缺,他遂於2014年來港。一下飛機,他對香港就有了好印象。「那時是2月,通常香港這時的天氣不太穩定,但我抵達那天卻是難得的晴天。」他也讚美香港人「非常溫文和守規矩」,但最不習慣的就是餐廳太擠及室內沒有暖氣,在嚴寒天氣特別難受。雖然香港不像南韓那樣到處都有泡菜吃,但他在這裏吃到更多地方的特色美食。「我特別喜歡吃點心,在韓國都沒有吃過。」

來港工作,妻子與孩子都陪伴在旁,他表示家人在生活上都沒有什麼不便,尤其是作為購物天堂,女士更沒有不滿的理由。「一般從南韓來港生活的女性,她們的滿意度都較高,因為生活方便又安全,我妻子在這裏也住得很開心。」

他笑言,韓國公務員工作普遍較忙,來到香港,工作依然忙碌。最近領事館主辦「韓國十月文化節」,要落手落腳宣傳,讓他忙得透不過氣。香港不少人對韓國流行文化很熟悉,但俞希望他們能更了解和喜歡韓國文化的其他方面,「因此在這次的韓國文化節裏有韓服時裝表演,也有藝術展覽。」

來港時間不長,他自言對此地的文化界還不熟悉,需要不斷認識不同的人與事,如新人一樣從頭學起,因此工作繁重。「從前有很多人跟我一起工作,這裏只有幾個。」香港生活節奏快,他表示南韓不遑多讓,「也有那個『快快文化』,例如活動完結後,當天就要把照片發出去。」

他喜歡聽古典音樂和看現代藝術,在香港也常欣賞香港管弦樂團和香港舞蹈團等的演出,「舞團裏有香港人和外國人,對我來說是比較新鮮的事,覺得這樣的組合應能發展出個性獨特的作品。」說到此地的文化發展環境,他總結:「我覺得香港和韓國在文化藝術上差不多,有政府的幫助,民間企業也要在競爭中生存。」他最期待能看見西九文化區的落成。「它的重要性不單是對藝術與文化而言,而是展示了香港的一切特色。它對香港將會有正面的影響。」

在公餘時間,俞最喜歡的是行山,「韓國的山都很高,香港的山則不太高,讓人走得比較舒服。香港人也如這些環境一樣,讓人感覺較舒服。」一般領事留港三四年便要回國,他希望在任期屆滿前能在香港設立一所韓國文化中心。「希望能製造一個平台,讓香港和韓國文化可更深入交流。」

撰文:張綺霞

攝影:陳縱宇

[email protected]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