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1月6日

程中山 教育講論

從對聯到語文教學

香港是國際大都市,高樓林立,生活環境擁擠。過年時,很多家庭都不張貼春聯,只簡單張貼「福」、「大吉」等揮春。不過,在嫁娶或慶典之時,香港人還是很執着傳統習俗,都會張貼對聯,而公司、商場、大廈出入口往往也會用對聯作裝飾。可惜,我們在香港經常發現不少錯貼及不合格律的對聯,出現這種現象,與香港人對傳統教育認識不足有關。

對聯是直幅,須按傳統從右至左的直書模式,上聯應置右邊,下聯須置左邊。現在大多數中文讀物採用從左至右橫排的版式,一般書寫也以橫寫為主,久而久之,很多人便不假思索就將上聯貼在左方,下聯置於右方。即使有人知道對聯應從右讀起,但由於不了解對聯寫作的原理,分不出哪句是上聯或下聯,如「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不少人以為是「財源廣進達三江,生意興隆通四海」。錯貼錯讀對聯,怎能感受對聯講究對仗、平仄的文字之美呢?

錯貼對聯現象

我們在中小學學習語文時,老師較着重講解作品內容旨意,很少深入分析古典詩詞和對聯的平仄格律,因而造成市民不懂平仄及出現錯貼對聯的現象。我們暫不說對聯的對仗,先來談談平仄問題。

漢語分平、上、去、入四聲。平即平聲,仄則包括上、去、入三聲。平聲指平坦悠長、不升不降的聲調。仄聲則指不平的聲調,如上聲強而有力,去聲沉重下降,入聲急促。平聲可拉長讀而字音不改(如煙、多、憂等);仄聲較短,不可拉長讀,強行拉長則字音改變(如屋、島、又等)。近體詩、駢文、詞曲等創作均講究平仄,故何文匯博士《粵音平仄入門》強調「不懂平仄,即是不懂中文」,這說法一點也不為過。

句子注重平仄

對聯及詩詞句子注重平仄,如七言句「○○●●○○●,●●○○●●○」句(○為平聲,●仄聲),實乃追求一種「長長短短長長短,短短長長短短長」的聲調效果,即一句內兩仄兩平互相間隔,層遞運用,以產生聲調長短對比的藝術效果。常見的對聯均符合平仄,如:

花開富貴 竹報平安

○○●● ●●○○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廣進達三江

●●○○○●● ○○●●●○○

上述例子,說明對聯上句末字一定是仄聲,下句末字一定是平聲,若能辨別平仄,就能夠分對聯的上下句,更能領會文字的音律節奏。

香港學生母語是粵語,粵語四聲分明, 有助掌握平仄。不少大學生於中學時已學習粵語九聲(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中入聲),不過他們主要用九聲來辨認正音,很少應用來賞析及創作對聯、詩文。

最近,有人提倡用普通話教授中文,藉以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實令人擔憂。普通話雖然是共同語,但不等於是學習中文的最好語言。普通話以北方語音為基礎,雖有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但這不是傳統的漢語四聲,因為普通話沒有入聲,原讀入聲的字(P、T、K收音)均已分攤入三聲內,如七(普通話陰平)、六(去聲)、十(陽平)、谷(上聲)等。反而粵語保留了不少中古(唐宋)時期的語音,四聲完整,用粵語朗讀詩詞、駢文、對聯等,格外抑揚鏗鏘。

學生應學平仄

因此,我們認為香港中小學語文課程, 除了教授粵語九聲外,更需讓學生認識平仄,並引導他們應用至欣賞及創作詩詞對聯上。如果我們放棄具有得天獨厚的粵語優勢,而採用普通話教學,那學生對古典詩文和對聯的興趣只會愈來愈低,我們或預見香港樓房門口出現更多張貼錯誤、不合格律的對聯,也會遇到愈來愈多失律的古典詩詞了。

撰文:程中山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可投稿「校長開壇」、「教研陣地」,文章約為800字;學生可投稿「貼堂」、「學生樂園」,畫作需要撰寫100字介紹,而文章約為8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