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9月26日

吳家勤 教育講論

如何面對教育滯後?

年輕人入職肉檔成為頭條新聞,碩士生寧願當紮鐵工,護老、美容專業失德,三創(創意、創新、創業)缺乏人才,而大學畢業生工資則停滯不前,現象顯示本港教育發展滯後勞工市場的需求,未能為社會提供合適的人才,有人學歷過高,有人技術不足,浪費教育資源,人才失衡大大削弱本港的競爭力,而年輕人亦未能透過教育提升自己的經濟價值,面對教育滯後,大家應該如何自處?

昔日,教育體系公認為最有效的人才分流機制,只有精英才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加上當時資源匱乏,學生需要承擔更多家庭及社會責任,所以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富學識又實幹的勞動力,從此,大家深明考取高學歷為晉身中產的先決條件,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回歸後,政府積極擴張高等教育,入學要求較前寬鬆,課程重理論而輕實踐,畢業生無論在學術表現或執行力都較前遜色,自此,擁有高學歷只是達到入職門檻, 僱主更重視畢業生待人處世的態度、解難能力及拚搏精神。再者,教育普及化,僱員變得更自律自主,企業能夠透過資訊科技更有效指導及監察員工,中層管理的角色日趨式微,昔日的「筍工」賣少見少。

學歷貶值

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大家都意識到學位膨脹引致學歷貶值,然而,畢業生卻自抬身價,明知上游性弱,工資偏低,都傾向選擇工作環境舒適、工時短、假期長的白領工作,抗拒投身藍領工種,標韱前線工作為刻苦、變數多、社會地位低,予人紆尊降貴之感。

教育滯後日趨惡化,社會各界都有責任,政府只是將高等教育市場化,欠缺長遠教育方針,未能清楚闡釋隨着社會變遷、經濟轉型及人口老化,本港所需的技術及如何分布人力資源,未有釐定學術、職訓與研究在高等教育的比重,更未有考慮如何填補前線勞動力的空缺。各院校則藉着市場開放,乘勢擴張,一窩蜂開辦低成本的熱門學科,造成惡性競爭,當生源下降,為保規模,免被淘汰,收生時只求量不重質。而家長及學生們都未能擺脫高學歷的迷思,因應宏觀形勢變化調節選科擇業的方向。

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人才錯配必定損害本港的優勢,更影響大家的生活質素。前線工人短缺引致生產成本飆升,以本港建造業為例,工人成本為內地十倍,引致樓價漲升。

再試想,當傳統技術一一失傳,本地富文化特色的小店亦會漸漸消失,形成千店一面的現象,如果肉檔繼續減少,最終大家只能選購冰鮮或冷藏肉類,再無緣享用美味的鮮肉,本港美食天堂的美譽亦隨之褪色。

更甚是曾經貢獻社會的長者,因為專業的護理員𣎴足,未能得到完善的護老服務,連尊嚴都不保,責任誰屬?

培養人才為社會長遠投資,年輕人完成專上教育再吸收合適的社會經驗,動輒二十載,投資失誤,當然浪費社會資源,欠缺清晰的教育方針,更會影響年輕人的價值觀,除非政府能夠制定持續的社會發展計劃,讓年輕人能夠當家作主,自我思量如何提升自己的經濟價值,並且回饋社會,若果政策搖擺不定,大家只會感到無所適從。

改革職訓

各院校必須高瞻遠矚,走在社會發展之前,開拓與新產業相關課程,改革職訓, 切實推行生涯規劃,讓畢業生掌握如何平衡興趣、能力及勞工市場的實際需求。家長及學生們應該注入教育新思維,打破高學歷的迷思,以務實態度去選科擇業,與其在舊產業的紅海中鬥個你死我活,可不投入新產業的「藍海」,甚至嘗試人棄我取,闖出新局面,只有大家通力合作,培育出富學識、敢創新、實幹拚搏的新人類,才能永續活力的香港。

撰文:吳家勤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工商管理系講師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可投稿「校長開壇」、「老師陣地」,文章約為800字;學生可投稿「貼堂」、「學生樂園」,畫作需要撰寫100字介紹,而文章約為8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