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8月29日

譚國偉博士 校長開壇

母語 無語 問蒼天!(上)

早前教育局宣布未來6年中學教學語言安排維持不變,當中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這個決定乃經過專業的考慮,整個教育政策普遍得到學校議會和老師支持。

倉卒修改教學語言政策

然而,教育界多質疑教育局以何準則去釐定未來的語言教學政策,也有批評當局倉卒修改教學語言政策,與過去局方所依據的學理背道而馳,本港適齡學童人口不斷下跌,英中班未必能夠招收到85%的英語達標學生,故學校只有退而求其次,吸納英語能力稍遜的學生;此舉不但擴闊班級內的學習差異,也令整體教學質素下降。

家長對英中更趨之若鶩

說到香港的教學語言政策,從回歸中國以來,曾經歷數次變更。回想在英國殖民時代,港英政府的政策是不鼓勵使用母語學習。而9年普及教育推行以後,就讀英中的學生人數一直比讀中中的高。

九十年代初,用英語學習的學生仍然佔學童人口的絕大多數。有見及此,1996年的《教統會六號報告書》公布香港回歸後由1998年開始,所有官津中學實施母語授課;與此同時,證明學生有能力應付英語教學的學校,可獲批准保留英語教學。可見香港政府要改革教學語言的目的,原本希望改變重英輕中的現象,但結果適得其反,更令家長對英中趨之若鶩。不單只學校爭相保住英語教學原狀,學生爭逐入讀英文中學,母語教學更淪為次等教學語言。追溯語言報告書的原意,是希望學生透過母語學習,令學習成果能事半功倍。

兩年後,政府公布114所學校可用英語教學,在供求失衡的情況下,英文學校的標籤效應,有增無減。最終把想保留英語教學的學校推向私營化,強化了精英制的教育,與普及教育的方向背道而馳。

(下周六刊登下篇)

譚國偉博士_優才 (楊殷有娣) 書院校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