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
在很多不同場合,都會聽到類似如下對「資優課程」的解讀:「這個資優課程很好啊,孩子在這裏比學校課室學到深入得多的知識。將來考HKDSE,肯定能拿到5**。」
面對這種解讀,通常我都會有如下回應:「這可不一定。真正的資優課程的確比一般學校課程難度大得多,深入得多,但能夠在資優課程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並不一定能在一般學校考試考取最好的成績。原因是在一般考試考取好成績,準確性很重要,不能犯不小心的錯誤。但資優課程的重點在於『難度』和『挑戰性』,而非準確性。在資優課程成功的學生,考試準確性不一定特別高。一般學校的『成功』學生,在面對一般考試題目,能拿到90分,但面對艱深的題目時,可能只拿到50分。而資優生可能在一般和艱深的題目都能拿到70分。所以在一般考試中成績不一定會特別好。」
局限學生天馬行空
這是我們(亞洲)教育的一大特點:我們的公開考試,並不特別困難,但正規課程把大部分時間放在如何能讓學生更準確地回答問題上。在這方面,香港尤其出色,因為在世界性的科學、數學和語文成績評比上,我們位列前茅。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準確性上無與倫比。
但我們教育的弱點是:由於強調準確性,我們限制了學生天馬行空的想像,我們不讓學生接觸真正有難度的挑戰,因為這些挑戰往往沒有唯一的準確答案。我們不希望學生學習中有不確定性,因此我們不鼓勵在學習中創新。
資優教育經常出現在東方教育體系中,因為大家都明白到在東方教育體系裏,我們善於「有教無類」,但不懂「因材施教」。我們希望能用資優教育來補充正規教育之不足,讓有能力的學生在適合他們的平台上發展。在東亞教育體系中,這是一個不容易達到的理想。
這也許是我們需要資優教育的最重要原因。
吳大琪教授_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