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8月4日

張傑醫生 兒科

父母最易斷錯病症(一)

有人說,無仇不成父子;亦有人說,兒子是來討債的。所以無論你如何照顧好孩子,他們總是每天為你找上「麻煩」。當中,最麻煩的相信是他們的不適和身體的各種投訴。在決定是否帶孩子去看醫生之前,父母自然會衡量病情的輕重。有趣的是父母往往會錯估形勢,以為孩子有嚴重的疾病,帶來不必要的擔心,在醫生解釋後才能夠釋懷。讓我們現在討論最常見的父母最容易混淆的病症。

耳殼濕疹是中耳炎:邏輯地推斷,當孩子不斷地抓耳朵時,父母必定會認為是耳朵裏面發炎。可能是中耳炎,因為電視和雜誌都經常提及到中耳炎的嚴重性,而且需要針對性注射什麼疫苗。事實是否如此呢?其實不然,最常見令孩子抓耳朵的原因是,耳朵附近(尤其是耳背)出現皮膚敏感的情況。有可能由小至一個月大開始,孩子不知道癢的地方在何處,所以只管隨意亂搔。真正的中耳炎,孩子會感到非常不適,甚至是非常疼痛,所以根本不想也不願碰耳朵。同時,很多時候,也會伴隨發燒、食欲下降等全身性不適。故此,當孩子有不停抓耳朵時,不妨直接感覺一下,耳朵附近的皮膚是否很粗糙和發紅,若是的話,答案便很是了。

抹大便時有血是痔瘡:當成人大便時出血必定會聯想到痔瘡或大腸的毛病。對於孩子而言,以上的情況並不常見。取而代之的原因卻是肛門黏膜受損。由於孩子的皮膚和黏膜組織比較幼嫩,所以只是多一點的壓力或是摩擦力便可以令其破損出血。很多時候,只要大便的體積大一點或孩子用力大一點,便會「見紅」。所以醫生在檢查時主要是找出和證實有沒有肛裂的情況,尤其在正下方的位置。由於黏膜的復元力強,只要之後的大便情況有改善的話,問題便會自然解決。當然,足夠的水分和纖維、按摩肚子和培養良好定時排便的習慣也是很重要的。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隔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