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6日
十倍速的時代,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企業過去成功,不代表未來亦成功,個人的學習亦然。因此,你懂得多少、會做什麼,已不是那麼重要。因為這些知識、經驗及能力很快會過時、落伍,甚至被環境所淘汰。
2014年下半年開始,拜網絡公司在美國上市市值屢創新高, 創業在全球變成了熱門的議題,總理李克強3月工作滙報時,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政策,猶如點起了星星之火,燃點了整個90後創業年代的火炬,鼓吹年輕人大舉投入創業潮。
政策其中一個重心,就是要解決每年八百萬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一波創業潮還有個好處,現在的90後不論精英或草根,都可以在同一起跑線上比併,新的互聯網技術消除了創業的壁壘,加上源源不絕來自私人、天使投資、政府、學術界、企業界的創業資金,我們看到許多創業者只需幾年光景,「由零變億」。
創業年代、新經濟的崛起還有多重意義,二十年前談到宏觀經濟就會想到石油、石化、礦業、地產、製造業等等,這些代表過去世界的成長模式,透過大量投資、消耗大量能源、原材料帶動世界經濟高速增長。互聯網及創新企業的邏輯,跟過去有很大跳躍,各國的年輕人跟美國、以色列、中國、香港已經沒有什麼兩樣,他們沒有捱過什麼苦,也對自己特別有信心,想的也是一樣,就是改變世界。
2015年是讓人驚訝的一年,沒有人想過,一群名不見經傳的中國二三線城市農村賣家,竟能促成美國史上最大的IPO;一間中國手機製造商小米,竟能讓韓國GDP整體金額受到巨大衝擊;現在是什麼時機?現在就是創業的黃金機會。
掌握時機,比實力好壞更重要。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習握手 |
上一篇: | 高球 : 南非人從後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