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18日

張偉謙醫生 安康晚年

情緒病與痛症惡性循環

61歲的Martin於大企業任職中層管理人員。最近他經常頭痛、肩膀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氣暴躁。他曾於坊間購買止痛藥及安眠藥服用,惟情況未見好轉,他終於決定求診。醫生為他作詳細檢查後,竟無發現任何異常,於是嘗試從Martin的日常生活了解,得知他最近轉換了工作,工作量大增,繼而出現身體不適,故確診他是患上了抑鬱症,因而引致痛症。

另邊廂,56歲的簡先生原為地盤工人,數月前因工受傷,本來並不嚴重的腰部傷患,卻一直無法治癒,令他無法返回工作崗位。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他,情緒低落、食欲不振。於是太太決定帶他求診,最後確診他患上抑鬱症。

從Martin和簡先生二人身上,我們不難察覺情緒病與痛症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情緒病既可引致痛症,而痛症亦可誘發情緒病。身體出現痛症,長遠不但影響日常活動、睡眠質素等,更有機會引發情緒問題。

至於患上情緒病的患者,長遠而言也會使壓力轉化成身體痛症如頭痛、頸痛、背痛等。然而,不少患者誤以為只是一些普通痛症,因此要找出真正成因,醫生必須「抽絲剝繭」,找出導致情緒病的壓力源頭,繼而對症下藥。

你或許會問:哪患者應先處理情緒問題, 抑或痛症問題呢?答案是:同時處理,因正如上文所言,兩者互相影響,會造成惡性循環。

一般而言,藥物治療可有效改善情緒問題。目前的主要藥物有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SNRI),它可調節腦部的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失調情況,有助加強負責在中樞神經中抑壓傳遞痛楚訊息的荷爾蒙,紓緩痛症。此外,Alpha 2 Delta 配體藥物亦可幫助紓緩神經痛症,同時能改善焦慮症的徵狀。

除藥物治療,我們亦建議患者多做運動,或發展興趣來減低壓力。患上抑鬱症的Martin一方面接受藥物治療,另一方面重拾游泳的興趣。約在3至4星期後,情緒已回復正常狀態,而痛症亦隨之消失。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隔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