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5月26日

吳雄 焦點人物

利嘉兒笑談普教中 捍衞廣東話

香港爭議事務多到滿瀉,普教中(普通話教中國語文科)就是其中之一,12年前主持《笑談普通話》為港人熟悉的利嘉兒(Lily),態度鮮明反對普教中,因為「學普通話與學好中文是兩回事」,就算將來有自己的小孩,也是廣東話優先、英文次之,然後才是普通話,「連內地人都想辦法學好英文與外國人溝通!」她以字正腔圓的廣東話說。

教育局08/09學年推出普教中試行計劃,後來聲稱七成學校和近四成中學推行普教中,有關計劃去年8月結束,卻沒有報告分析成效。其實,普教中推出以來一直備受非議,當局卻沒能提供有力證據,以致讓人聯想到廣州的「撐粵語運動」。香港人相信數據不訴諸情緒,既然普教中和非普教中學校壁壘分明,最好拿公開試的中文成績作比較,以免帶來不必要的猜測。

Lily是不少港人最早的普通話老師,2003年香港經歷沙士衝擊後,政府希望吸引內地遊客振興經濟,於是推廣學習普通話運動,《笑談普通話》應運而生。然而,自由行最終變成激化中港矛盾的火藥引,普教中也被部分激進團體視作剷除本土文化的手段。Lily不想把問題提升到中港矛盾的程度,「我絕對贊成學普通話,畢竟大國崛起,但不等於就要放棄廣東話。」

劉天賜日前撰文,指出粵語是古老的語種,秦漢時開始傳入嶺南,因此保留漢音唐韻,是漢語之大宗。此所以,很多唐詩以粵語誦讀最得韻味,「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別說廣東話,就是上海人也慨嘆今天能講正宗上海話的年輕人漸少。你看王家衛的電影,上海包租婆來兩句上海話,馬上不同了。潮州話、上海話、廣東話、北京話,這些都令中國文化更立體。」Lily說。

簡單例子打破謬論

教育局高官說用普通話學中文有幫助,這真是欺負Lily和香港人沒讀過書!「我總說一個例子,人們說母語是普通話,想東西的思維就是普通話,寫文章會好得多!很簡單,在北方找個普通話流利的的士司機,跟南方找個教授,你說誰的中文底子好?」的確,如果這個謬論說得過去,香港就出不了林行止、陶傑等大作家。

「大家都知道是兩回事,普通話只是溝通的語言,如果要中文根底好,是否應該用更熟悉的廣東話教,比如語法、欣賞詩句等,這對學生而言不是更清楚?本地中文老師和學生的國語水平有多高?顧得來發音還要傳達意思。」如果請的是內地老師,本港學生更遭殃,因為「雙非」和「單非」的學生將有更大優勢。

「我手寫我口」也是笑話,文字是表達的工具,學識、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想像力、批判能力才是一篇好文章的靈魂,與普通話的程度根本無關。而且,很多所謂正宗普通話的詞彙根本就是北方俚語,什麼「甭管」、兒化音等,出現在香港報紙上十分礙眼。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說現在的學生作文「俚語」少了,那他肯定沒看過左丁山的口語化文章,誰不看得過癮非常?

Lily看社會許多議題,都是政府做得不好。「普通話對我就是溝通工具,跟日語、韓語一樣,但廣東話始終是母語,不能取代!政府就是該做的不做,比如少鹽少糖協會,做咩啫!簡直是國際笑話,那麼多民生問題沒解決,老人、醫療、教育等,就嚟無屋住啦!少鹽少糖!關我鬼事咩?為何我們那麼激氣?就是太多問題沒解決。」

記者問Lily將來要是有小孩,普通話、廣東話、英語何者最重要?她不假思索答:「肯定是廣東話,小朋友要與長輩溝通的,這是母語,必須要學。另外以我的生活和工作經驗,排第二是英文,雖然普通話是趨勢,但英文還是國際語言。」Lily現在在電台主持潮流文化節目,隨手拈來就是例子:「好簡單,你買件外國產品,一定英文行先,中文頂多得幾句。」當然,淘寶貨另當別論。

「你去外國呢?開國際會議呢?英文真的很重要,你用得到的機會比普通話多。現在大家說老外也學普通話,主要是大家要去內地賺錢,但真正面向世界的話,英文很重要。」央視也極力營造老外蜂擁學普通話的氣氛,但那些留學生也只是說得流利,書寫一竅不通,這正正說明普教中的成效,「學校可以另外開普通話班,我絕對支持,但不是用來教中文科。」

支持普教中的人覺得會普通話對找工作有幫助,Lily的商人老公看到的卻是另一回事。她說:「有個現象,那些公司請的內地人全部都說英文,不要表面說外國人學普通話,內地那麼多高官的子女,為何不在清華讀書而去英美大學呢?他們的英文隨時比普通話還流利,所以要面對國際,英文真的很重要,內地人都知。」

其實,很多公司都提到內地人的英文水平已追及香港,公司內部郵件也用上英文。「多少內地人悄悄地學好英文?大家別把注意力全放在內地市場,那只是一小部分,世界還有很多其他市場。」真沒必要神化普通話的威力,聽聽澳門特首崔世安的普通話,就知道決定前途的並非語言。

說得流利不是內涵

學語言語境最重要,Lily廣東話和普通話都好,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父母祖籍福建,媽媽是馬來西亞華人,爸爸是印尼華人。媽媽會說廣東話,爸爸則講印尼話和普通話,因此我從小用普通話與爸爸溝通。」畢業後,Lily去《鳳凰衛視》工作,同事來自內地或台灣,那兩年她的普通話進步很大。「學很多日常用詞,台灣和北京人的用字很不一樣,口音更不同,那些都不是上堂能學到的。」

後來,TVB物色《笑談普通話》主持,普通話和廣東話都要流利,還要有經驗,Lily輕易脫穎而出。「我做過廣告、寫稿、主持的工作,加上從小就喜歡語文科,中英文作文總是很高分。記得面試時,監製、大學語言教授給題目,要我們講一分鐘,我大概知道該如何編排。」

Lily現在的形象與當年主持《笑談普通話》時很不同,原來她從小喜歡日本文化,難怪一頭金髮令人想起濱崎步,「我小學就迷日本歌,當時去學日文,全班都是在職人士,就我一個小朋友。不過,後來沒有機會運用,日文已回到初階水平。語言真的要多運用,我去內地就發現sales的英文比香港的還好,但其實他們根本沒讀什麼書!」

香港人很懂得見風駛舵,化妝品的女sales在自由行開通初期都不會普通話,幾年過後個個說得流利。香港的高官們真要明白,學習普通話與中文是兩碼事,語言是表面的溝通,中文則是實在的內涵,司長局長和處長都應多聽教育界和家長的聲音,畢竟老師、學生、家長才是教育政策的用家。他們也要先學好普通話,學習好中文和中國歷史,那樣站出來才有說服力。

撰文:吳雄

攝影:陳縱宇

[email protected]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