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5月2日

吳大琪教授 校長開壇

資優 vs IQ

當上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後,經常碰到一個問題:「資優是什麼?是否資優 = 高IQ,如何去鑑定資優生?」

通俗一點來說,香港採取的資優生定義是:能力在某一方面(可以是學術能力,譬如數學;也可以是非學術能力,譬如飲食料理)有特殊表現,比一般人優秀很多的學生,這也是現今通用的定義。

當我們把定義弄清楚後,下一個問題就容易回答了:「資優 ≠ 高IQ」。原因很簡單,IQ只是量度我們所謂「智力」的工具,它並不是設計來量度我們所有能力。譬如說,運動和音樂能力優異的人就並不一定具有特別高的IQ。

不應隨便測IQ

另一個常碰到的問題是:「那到底我們應否為小朋友測試IQ?」我的答案通常是除非有此必要。隨便測試IQ對小朋友的發展並不一定有利。試想如果測出來你的小朋友IQ並不高,那會令人多失望。若測出來是IQ很高的話,也可能給小朋友加上不必要的期望。

一個很重要、需要分清楚的概念是「能力」往往並不等於「成就」。在「資優」的研究中,一個很有意思的發現是IQ和成就的關係並不特別明顯。研究人員發現在IQ 120以下,IQ較高的人往往會有較佳成就,但在IQ 120以上,成就和IQ的關係就不明顯了。

這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的是人的「能力」只是決定其「成就」的一個因素,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影響人的「成就」,包括譬如說:性格堅忍,願意冒險與否等,這些都是影響人能否有成就的重要指標,這是過去二十年在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一個主要研究領域。

香港家長往往緊張的是子女能否入讀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或其他大專院校的資優課程,箇中有多少取決於子女的IQ。在這裏我可以告訴大家:「IQ只是量度小朋友能力的指標之一,它有作用,但並不具有決定性地位。」在資優學苑的收生條件裏,IQ並不具有特別顯赫的地位。

譬如說,我們現在知道小朋友願意「迎難而上」的堅持能力就往往更能決定小朋友將來能否成功。這種能力的表現,在考慮是否招收一個學生進入資優課程中,往往更具有重要性。

資優生和其他人一樣,是一個非常複雜、多樣化的系統,現在我們還沒有一個簡單的公式決定一個學生是否資優,在學生獲鑑定為資優後,我們也沒有簡單公式去預測資優小孩將來能否成功。所以在考慮是否招收某一學生進入資優課程時,我們(包括香港其他大專院校的資優教育中心)往往需要審視學生的整體表現,這也是現時全球資優教育界的普遍認知。

吳大琪教授_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