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9日
復活節遇上清明節等於五天長假期,沒有傳統的雨紛紛,卻有意外的熱辣辣,即使明知汗流浹背也捨不得窩在宅中懶洋洋。然而問題來了,到處人頭湧湧,不是People Mountain就是People Sea,一般度假勝地已是人滿之患,長洲據說更是水洩不通,連日來超過十萬人登陸搶灘,搶佔寸土必爭的沙灘,該去哪裏消磨一時三刻?
想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索性跑到長洲做一項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地理勘察,看看這個小島究竟有沒有被不勝負荷的野蠻遊客踩至陸沉。
勘察第一步當然是前往中環碼頭搭船,渡輪公司如常開出航班,表面證據顯示長洲仍然是存在的,並沒有沉到海底變成另一個亞特蘭提斯,簡直就是喜出望外的吉兆。
經過一路向西與鹹蛋黃夕陽打照面的航程,目測所及長洲碼頭愈來愈近,而且地面不似有低於海平線的跡象;勘察第二步成功再釋除疑慮,起碼能夠在陸沉之前登上彼岸。
待得腳踏實地,是時候展開勘察的第三步,向左走,向右走,看看最少一千萬磅的不尋常壓力(假設接待過十萬人,平均每人約一百磅)構成怎麼樣的生態災難。結果嘛,賣魚蛋的繼續賣魚蛋,燒魷魚的繼續燒魷魚,踩單車的雖然穿梭人群左閃右避相當吃力,但依舊是樂此不疲踩單車,反映長洲的海底基礎十分牢固,沒有從中折斷為南北兩島。回顧歷史,長洲南北本來就分為兩個小島,中間的一段陸地實在是長年累月海沙沖積所致,該處之學術名稱是「連島沙洲」。既有這樣的淵源,遊客把沙洲踩至不再連島,不算過度的杞人憂天了吧。
勘察最重要的一環是吃完海鮮拍拍屁股搭船回航,就算失驚無神馬上陸沉也趕得及逃亡。跳上渡輪的感覺有點像衝進方舟,拋下身後一個沒頂的危機。還有一點值得慶幸,長洲居民天性善良,沒有因為遊客太多而發出趕客的怒吼,勘察期間不見「光復長洲」或者「驅逐蝗蟲」的抗爭活動,島上仍未形成小學雞的罵街風氣。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