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月22日

吳歷山

英國轉軚 泛民分化可期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施維爾於1月8日、 即政改次輪諮詢展開翌日低調訪港,與多位立法會議員共晉午餐。席間施維爾力勸泛民議員支持通過政改,並指「有好過無」。公民黨梁家傑當即表明反對施維爾妥協,施維爾回應說:「英國政府希望你們讓有利於港人的政改方案在立法會得到通過。」

施維爾返抵英國後,於13日出席英國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公聽會交代訪港詳情,他說香港2017年普選是「真正的機會」,普選是源自《基本法》而非《中英聯合聲明》,「完美民主」不存在,寄語香港人,特別是擁有投票權、有權力接受或者否決政改方案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應自問:「得到一些,會否總好過沒有?究竟要原地踏步還是向前走?」不明底細的人乍聽施維爾此番話,還以為是出自北京官員之口,殊不知是英國政府對香港政改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軚。

施維爾是英國政壇中主張對中國強硬的鷹派政客,他去年9月在本港兩份報章及英國政府網頁撰文稱,「英國與香港有着深遠的歷史關係,故就聯合聲明當中所作的承諾,必然認真對待」、「英國也隨時(為香港真普選)準備提供任何支援」。同時,英國駐港總領事頻密約見「佔中」組織者出謀劃策,英國國會還計劃派國會議員來香港監督《中英聯合聲明》執行情況。

英美分道揚鑣

英國在干預香港政改和「佔中」問題上,一直以來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去年4月,美國副總統拜登在白宮高調會見陳方安生和李柱銘,陳李向拜登告狀,指香港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遭遇困境,《紐約時報》發表社評對二人加以配合,美國國會接受李柱銘建議,計劃重啟《美國—香港政策法》;其後美國在政治上、金錢上、策略上、人員訓練上全面介入「佔中」。

然而,美國一直想填補英國撤退後產生的「勢力真空」,美國全面干預香港事務,是既干預中國內政,也排斥英國在香港的勢力。可惜,英國對此缺乏警惕,直到香港政改第二輪諮詢展開才猛省,英國是在為美國作嫁衣裳。原來,美國重返亞太干預香港政改和「佔中」,是一箭雙雕,既劍指北京欲將香港變為對中國進行顏色革命的基地,也劍指倫敦欲取代英國在香港的勢力。

「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英國猛省美國一箭雙雕的策略後,急忙與美國分道揚鑣,轉軚支持中國人大決定和香港政改。這與英國正全力安排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商談兩國巨大的經貿合作,簽署巨額合同也可能有關。為此,施維爾不惜推翻了他去年9月撰文聲稱香港普選是聯合聲明所作承諾的話,強調普選是來自香港基本法。

英國統治香港百多年,加上撤退前的精密部署,在香港政界、法律界、教育界、輿論界等領域,培養扶植的勢力盤根錯節,即使在香港回歸17年後的今天,在許多領域仍然是沒有英國人的英國統治,美國是不那麼容易取代英國在香港勢力。難怪施維爾於8日訪港時,不僅會見多名立法會議員,而且還會見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及美國商會等,實在是意味深長。

政改柳暗花明

儘管一眾泛民都簽了否決政改方案的意向書,後又綑綁杯葛次輪諮詢,何俊仁更搶閘表態要先否決政改方案,然後辭職引發「公投」。現在泛民可謂騎虎難下,進退維谷。但形勢比人強,英國既已轉軚,泛民勢將分化。如今的泛民政客或明或暗有親英、美、台之分,施維爾表態,親英泛民或先擺脫綑綁。英國轉軚美國失去盟友,美國也可能會調整對香港政改的立場,到時親英親美的泛民議員都可能有部分轉軚,即使最激進的親台泛民,堅持到底也無濟於事了。

這樣,政改或將出現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局面,諸君不妨拭目以待。

香江智滙主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