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1月7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TALIS:教師狀況國際調查

也許是全球化在教育領域的體現吧:近年教育各方面的國際比較相當盛行,而香港在各類國際比較常常是表現出色的。在許多國際場合,人們一聽說來自香港,就顯出肅然起敬; PISA(國際學生成就研究)、大學排名,都為香港豎起大拇指。面對外人的讚賞,實在是覺得慚愧:一則是人家花了許多精神研究我們的成功之道,我們對自己卻研究得很少;二則一些新近出現的國際比較,香港沒有參加,連外人都覺得惋惜。

其中一個香港沒有參加而國際上討論頗多的,就是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舉辦的TALIS(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tudy,國際教師教學調查)。說起來,這個比較研究原名是「教育學的國際研究」,實際上,「教學」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學習」更只是間接觸及;大體來說,這項研究的主題,其實是教師狀態。

TALIS於2008年舉辦第一屆,參加的有24個國家;2013年第二屆,34個國家。但是與PISA不一樣,TALIS沒有評估的成分,只是狀況的比較。

教師狀態 六個環節

TALIS研究的是教師的六個環節:一、師資、校長與學校的背景資料;二、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職前、初職與在職);三、教師的教學信念與實踐(教學理念、課堂實踐、教師合作、工作態度、學生評估);四、對教師的評估與反饋(標準、過程與成效);五、學校的氛圍(工作時間、滿意度、師生關係、與家長關係、家長與學校關係、學生紀律);六、學校的領導與管理(教學領導、行政領導、領導風格、校長滿意度、學校資源、學校自主權)。

TALIS的比較研究,主要是通過教師與校長回答問卷。從研究性質來說,屬於觀感(perception)研究,收集的是主觀數據;是通過教師與校長的眼睛,觀察教師的狀態;是教師與校長的自我報告、自畫像。也可以說,是通過教師與校長眼中的教學活動,從教師與教學這個側面,觀察學校教育,從而比較教育體系。

讀者也許馬上會問:教師與教學,就能代表學校教育的全部嗎?的確,教師與教學,只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部分,甚至可以說不能算是一個側面;因為成功的教育制度,沒有教師在場的學生活動是很多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大多數的OECD國家的概念裏面,學校生活就是教師教學,甚至把教學局限在課堂教學。所以所謂教學理念,集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理念。教師要負責許多課外的活動和其他的管理工作,在香港和一些亞洲國家是常態;在許多西方國家則屬於額外,甚至不容於職工會。這也許是國際比較的一個弱點,只能比較最大公約數,比較大家都有的部分。

主觀客觀 交錯難分

讀者也會問:這是教師校長眼中的狀況,要是換了學生視角、家長視角、社會視角、政府視角,也許看出來的狀況會很不一樣。的確如是!那麼為什麼不採集客觀數據呢?其實,就教育研究而言,採集的大多數是主觀數據。比如說課堂教學,真正的客觀「數據」,只能是教師與學生活動的過程錄像;那要大規模進行,相當不容易(以前TIMSS做過數學與科學的教學錄像);即使是有錄像,分析的時候,也會只能是根據分析者的主觀框架去觀察,不同的分析者,也會看出不同的東西。不像自然科學,在教育比較而言,絕對客觀的數據是不容易的。

但也不是絕對沒有。比如說,一位老師一天的時間是如何分配的、一周的時間如何分配,雖然是由教師自己報告,也屬於客觀數據;不過報告時難免也有教師個人的視角。就聽過上海的一個例子:問卷有一條題目,問教師參加過多少次專業學習活動;上海的教師就往往只計算在校外參加的活動,而實際上在學校裏面的「教研」活動,佔了教師相當大部分的時間,但是教師覺得是日常理所當然的活動,沒有算進去。國際比較就有這樣的問題。正在進行的另外一項有關教師的國際比較,就加插了當地教師「典型的一天」錄像;應該算是最客觀的比較。

TALIS在每一個國家,隨機抽樣200所初中學校,每所學校抽樣20名教師,再加上一名校長,全部樣本是107000名教師,按統計代表月400萬名教師,是全球前所未有的教師大數據。

教師生活 各地各異

TALIS 2013參與的34個國家的有些平均數字,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OECD本來就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的組織。34個國家,大部分是歐、美、澳的西方國家;亞洲只有日本、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拉丁美洲只有墨西哥、智利和巴西。各國因為傳統不同,學校的模式也不一樣,算平均數本來意義不大,不過還是可以引起一些思考。

教師之中,女性教師佔了68%;女性校長則佔了51%。因此,說教師是一項女性職業,不算準確,但也是概況。這個數字也許不會引起任何驚訝。

教師的平均年齡是43歲,平均教齡是16年。校長的平均年齡是52歲;平均教齡是21年,擔任校長平均時間為9年。一般來說,教師是屬於流動性不大的行業;果真如此,則15至20左右,就會出現教師與學生差異很大、老人教青年的狀況。

教師之中,接受過大學或者高等教育的91%;接受過師範培訓的90%。由於都是經濟或者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這個數字就沒有驚奇。反而有人會奇怪,怎麼還有10%左右的教師沒有足夠的學歷與培訓?

教師每周的工作時間,平均為38小時;其中19小時用於教學;課外活動平均2小時。美國教師報告每周工作54小時,其中27小時用於教學;課堂時間13%用於維持秩序;美國教師有22%每周遲到一次。日本教師也是報告每周工作54小時,18小時教學,9小時備課,8小時課外活動;15%課堂時間用於維持秩序。

【作者按】以上資料與名詞翻譯,大部分來自《上海教育》出版的9月份《環球教育時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