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
本文執筆時,佔領行動已踏入第十七天,警方正進行大規模清除示威路障行動(但聲明這不是清場),亦有不少反佔領行動人士自發到場拆除路障。佔領行動嚴重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生計,令數以百萬計市民受苦,引起群情洶湧,終結「佔中」呼聲日隆。目前最大的危機是反「佔中」市民與「佔中」人士發生衝突,隨時出現失控及傷亡的危險,及時清場是迫在眉睫和不得已的選擇。
由於逾半個月以來道路被堵塞,令附近居民、商戶和運輸業界的不滿情緒大大增加,累積極大民怨。不僅旺角,金鐘也成為爆發衝突的高危地區,為免發生衝突甚至流血慘劇,警方應盡快清場,保障反「佔中」市民與「佔中」人士的安全。
及時清場之所以迫在眉睫,是由於受影響市民,尤其是交通運輸業界已經忍無可忍,迫切地要自發清場開路。「佔中」行動違法霸佔道路,運輸業界首當其衝,職業司機屬基層勞工,他們是「路塞口停」;所謂民以食為天,你不吃飯,人家要吃飯,大家都是香港人,為什麼要剝奪別人搵食的權利?交通運輸業界在飯碗給「佔中」打破的情況下,職業司機是最有可能與「佔中」人士發生衝突的一群。
在佔領的道路上,有人放置睡床休息、打球、打麻將、打邊爐甚至深夜叫囂狂歡,有意長時間非法霸佔路面。學民思潮發起的「一人一帳篷」行動,顯示是要打持久戰,把「佔中」無了期地延續下去。若佔領行動長期拖延,香港的經濟損失將面臨無法承受之重。
「佔中」發生後,香港學者、金融機構和商會代表分別發表報告評估香港的經濟損失,評估出來的損失由數十億至數千億元不等。如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統計,「佔中」每天帶來的經濟損失是16億元;經濟學家關焯照估計「佔中」產生的經濟損失為每天1.5億至2億元。若「佔中」長期拖延,形成政治長期動盪,影響香港的國際聲譽,前景不明朗的憂慮,將打擊投資意欲,難免導致經濟放緩,公司倒閉潮和失業潮等一系列連鎖效應,對香港帶來的政治經濟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及時清場有強大的民意基礎。「藍絲帶運動」、「正義聯盟」及「撐警大聯盟」12日發起「撐警清場大遊行」,逾二千多名市民沿途高呼「支持警察、嚴正執法」等口號,要求警方盡快清場。香港市民一向以包容理性著稱,但如今忍耐度已過臨界點,愈來愈多市民要求警方立即清場,阻止違法堵塞交通的行為。警方順應民意,盡快清場開路天經地義,刻不容緩。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方面的例子有2011年8月的倫敦大騷亂,騷亂開始時沒有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參與平息騷亂的警員人數明顯不足,而且警方不願對騷亂者採取強硬手段;在形勢急轉直下之後,警方才改變策略,採取更加嚴厲、積極的方式應對騷亂。
當斷立斷,免受其亂。這方面的例子有2011年美國警方對「佔領華爾街」運動的果斷武力清場,當時的清場過程場面乾脆利落,紐約警方除了動用大批頭戴盔甲、手拿盾牌的全副武裝警察,甚至還調動不少警用直升機,嚴密監控「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大本營祖科蒂公園,最後成功驅趕全部抗議者,整個過程僅用了大約三個小時。
逾半個月的佔領行動,香港已陷入一場「失控的群眾運動」。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不能容許非法佔領行為肆意橫行,更不能容忍「佔中」侵犯廣大無辜市民的切身利益。法治不彰,市民遭殃。香港政府必須當機立斷,立即採取清場行動,盡快恢復社會秩序,維護香港的安定繁榮。
香江智滙主席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佔中者們:進與退 |
上一篇: | 別讓黃藍撕裂香港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