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
政府與學聯原定今天對話,昨天卻在互指對方誠意不足的情況下告吹。不過,雙方即使坐下對話,能否談出共識,解開今次的政改死結,也沒多少人看好,尤其是雙方牌面開出來的條件,基本上「大纜都扯唔埋」。
不過,據悉學生的叫價底牌並非開天索價。「公民提名」、撤回人大常委會決定、梁振英下台之類可以是口號,最終是否要政府走到這一步才「收貨」又可以是另一回事,但學生認為政府無論如何也須有點讓步,否則難以呼籲留守街頭的市民撤離。
過去十多天先後有逾十萬市民上街,不滿政府之餘也要爭取真普選,現時參與佔領的市民雖已顯著減少,但民意不可侮,即使中央領導人對這場運動的參與者、即一般學生也持正面看法。有建制中人指出,泛民主派其實應該趁此機會爭取普選辦法在人大常委會框架之內有更寬更開放的安排,中央未必一步不讓。
他指出,要求中央撤回人大常委決定,重啟政改五部曲,中央是不會接受的,因為北京不會容許群眾運動可隨便動搖中央的決定;至於要求特首梁振英下台,當時還未爆出澳洲付款門事件。建制中人普遍認為,示威人士愈要他下台,只會令他愈坐得穩,因為中央一貫心態是不會容許示威者推倒中央委任的地方領導人。
不過,他認為泛民尚有爭取空間,包括爭取更低的入閘門檻、爭取擴闊選民基礎,讓提名委員會盡量可以代表民意而非過往般只由二十多萬人選出來;而入閘門檻低亦可讓泛民主派有機會參與選舉過程,從而把政治理念向公眾展現。
回看過去十多天,無論溫和還是什麼派別的泛民主派,均沒有提出任何新要求,這大概是氣氛不對,也可能人大常委會決定以後,人們已群起聲討,所在沒有人有興趣提出一些中間落墨方案,以免自討沒趣。
再者,溫和學者過往已提出不少建議,卻統統給掃入枱底,溫和泛民即使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一些在人大常委決定框架內的新建議(如低入閘門檻),也難以保證北京願意接受!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學生佔中的啟示 |
上一篇: | 對話契機得而復失 民氣慎防聚而復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