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佔中運動踏入第七天,形勢峰迴路轉,CY剛答應「委派」林鄭負責跟學聯對話,局勢稍稍緩和之際,旺角周五突然出現肢體衝突,一批反佔中的「藍衫軍」帶隊走入示威區清場,拆走佔中的帳幕和路障,引起激烈衝突,警隊充作和事佬,但仍然有人被打受傷。
佔中在上周日凌晨啟動以來,政府的決策過程如何進行,期間考慮了什麼問題?政府內部有沒有不同意見?都是重要資料,可幫助大家了解這幾天的事態發展。
從已經發生的事件來看,特區政府的決策時硬時軟,飄忽無定,期間肯定有不同主張的碰撞。佔中初起,政府採取的應是強硬路線,要不惜一切盡早清場,這也許跟警隊對佔中初期的預估有關。
據知,警隊對佔中的評估和行動,是預計佔中在10月1日開始(三子預告的日期),人數應不超過一萬人,部分人會留守至夜晚,然後警隊就以逐個示威者抬走的清場方法一個一個搬,估計在10月3日公眾假期結束後的工作天就可大功告成。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佔中提前啟動,而且一下子聚集了三萬多人,令警隊束手無策,也打亂了原來部署。
應對此一形勢,政府採取的是強硬手段,於是發催淚彈、甚至舉牌示警可能開槍,都是強硬回應。有趣的是,外國媒體的報道引述消息是中南海要求CY不要以暴力對付示威,換言之,溫和派在北京,強硬派反而在政總!
警方放催淚彈表面上是強硬,但行動卻軟手軟腳,第一次放彈之後人群四散,警隊卻沒有奪回「失去」的干諾道中和夏慤道一帶,人群很快又再聚集。到了晚上再放催淚彈時,示威群眾已經「冇有怕」,不再四散走避;結果,群眾集結驅散不了,香港的國際形象卻因警方放催淚彈而蒙污,國際媒體更質疑香港是否仍然安全。
清場不成,弄巧反拙,於是政府又從硬到軟,警隊全面撤出示威區,令龍蛇混雜的旺角變成「三不管」地帶,最後終於出事。
警隊撤出,秩序失控,佔中運動陷入群龍無首,結果由示威者執行公權力,封路封場,一般市民連「過路權」都沒有,政府軟化的立場於是又轉回強硬,CY發聲明,建制派議員集體開記招呼籲政府維持秩序,於是警隊又再出場,重申要嚴厲執法。
時硬時軟,反映了政府進退失據,沒有應對危機的完整方案,剛緩和的氣氛又因旺角衝突而再趨緊張,學聯暫停跟林鄭會面,令佔中風雲又生變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催淚彈 群眾集結 負能量 |
上一篇: | 民眾衝突後果堪虞 溝通對話唯一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