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近年,建制派常有一個說法,就是香港必須先經大亂,方可大治。建制派中人指出,若香港不爆一次亂局,繼續只顧政治爭拗,不顧經濟及社會各方面發展,不會知道穩定的好處。言下之意,是「唔衰過,就唔識珍惜而家所有」。看這兩天香港的局面,確實愈來愈接近建制派口中的大亂。可是大亂過後,未必大治,除非有「大動作」。
今次政改,人大常委落下三道閘,確保特首選舉「百分百安全」、是中央可接受的「愛國愛港」人物。不過,中央的強硬,出乎港人意料之外,加上特區政府施政手腕同樣沒商沒量,為政總公民廣場落閘、強硬對待示威者,結果民怨終於在這兩天一併爆發。
如今示威遍及中環、金鐘、銅鑼灣、旺角,入夜時分前往聲援的市民愈來愈多,現場有如年宵市場般擠擁。政府催淚彈放過以後,昨天開始放軟姿態,改為出動談判專家勸喻群眾離開,又發聲明說防暴警察已撤走;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天又公布押後政改第二輪諮詢……但這一連串行動暫時無助解決問題。不少參加示威的市民都說,他們不是來撐佔中,而是反對警察前兩天對待學生與示威者的手段。
如何化解今次危機?沒有人看到出路,特區政府也顯得束手無策,身居政府要職的人也坦言,目前看不到有任何解決良方;何況示威者的要求已不斷提升,從要求對話、到要求政改三人組辭職、到要求特首請辭,令解決危機的機會更加渺茫。
不過,若形勢沒改善,當人數愈聚愈多,難保現時仍算和平有序的示威狀況可以長久維持,尤其是現時示威者是自發、沒組織、沒有人可以控制參加者,部分地區已開始龍蛇混雜,一旦有任何事觸發情緒,局勢必定更亂更失控。
建制派中人說大亂而後有大治,可是歷史可鑑,大亂後除非改朝換代,否則難求大治。今天,中央或特區政府可會願意採取「大動作」安撫民情?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民主回歸三十年的反思—尋回隔絕的歷史 |
上一篇: | 傷生賊港誰之過? 和平暴力誰迫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