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9月26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學生運動:沒有敵人!


今年4月,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本欄曾經為文剖析:「學生運動,總會平息,但若是簡單地把平息事件作為終結,很可能會錯失了時代的訊息;當政者也許會付上比運動的即時干擾更大的代價。」

當時事件發生在台北,只是隔岸觀火。現在學生運動發生在香港,而且逐漸延及中學。大學校長,似乎頗有氣度,到底學生運動對於大學並不陌生;中學的校長與辦學團體卻有點忙亂,也的確是前所未有的難題。政府中人,卻似乎各自表述:有表示理解的,有謹慎勸喻的,也有諷刺恐嚇的。


這裏先冒「自我抄襲」的罪過,重錄三段前文的內容(編者可按字數扣稿費),略作修改,再作此時此地的分析。

學生運動,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他們的口號與行動,一般比較激烈,他們的政治傾向,一般代表社會政治光譜的「左」端。學生運動,往往代表社會的不滿、不公、不安,也許引發點是一些具體的政策或者事件,着眼的卻是不可能輕易解決的大問題;也因此,學生運動的矛頭總是指向建制的最高層,而不是針對其他的社會對象。

學生運動 不是暴動

學生運動,往往是一呼百應,可以瞬間燎原。學生是社會的子弟,背後有愛惜他們的父母,因此學生運動容易獲得社會的同情;即使過了火,也會得到社會的包涵。能否也以「家長」的身份對待學生運動,是對政府最大的考驗。

學生運動的本質,不能簡單化看成是「動亂」。學生運動與動亂有明顯的區別。

第一,學生運動不是暴動,學生也不是暴徒。學生的行動本身一般不會含有破壞的元素。而且,幾乎無一例外,各地的學生運動,很快就會形成學生內部嚴格的組織與紀律。但是由於學生的行動比較激烈,而干擾正常秩序幾乎是他們唯一可以顯示力量的手段。因此很容易被看成是破壞秩序、違反法律。當局往往不能忍受干擾,就會出現「清場」,以維持「法治」的「底線」。但是一旦「清場」,即使是最低程度的武力,稍有傷亡,政府就會成為千古罪人,無法抵償,後患無窮。因為社會不會同情對自己的子弟動武。這也許是為什麼毛澤東說過:「凡是鎮壓學生運動的都不會有好下場。」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學生運動一般不帶有自己的政治目的。面臨學生運動,面對與反對派幾乎一樣的口號,執政者往往會認為學生運動有政黨在背後指使,認為一定是學生受了矇騙;在中國,又很容易猜想有外國勢力作祟。這是以為學生都還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其實,學生是「年輕成人」(young adults),都是有頭腦的,有他們特殊的政治智慧。他們抗爭的面貌,掩蓋了他們聰明的本質。他們的口號和旗幟,不一定很成熟,但是他們的思想污染最少,沒有包袱,沒有成見,可以快速調整。其實,歷史上的學生運動,都是以獨立為傲的;他們不會想與政黨合流,根本就看不起政黨。不要以為學生年輕,即使是中學生,帶頭的往往是學生中的精英,覺得自己背負着社會責任,看不過眼才站出來的。

學生運動,對各方面都會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作為政府,表面上學生運動似乎是衝着自己而來,很容易對號入座,把自己放到學生運動的對立面。但要是深呼吸定神想一想,就會不難感到:學生運動之所以動人,是因為他不醜陋,沒有莫測的居心,也不必提防隱藏的陰謀。學生運動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學生沒有社會包袱,沒有名譽、地位、金錢的顧慮,因此可以勇往直前,也因此可以「童言無忌」,說出許多逆耳的話。

面對學生 莫含敵意

若是因為學生以敵意衝着自己而來,政府也回以敵意。結果,本來學生的見解不一定得到全社會的支持,但對學生的任何敵意行為,卻會引起全社會的反感。這種情形,在中外的學生運動中,屢見不鮮。相信香港的政府中,不致愚蠢如此。

也千萬不要以「背後黑手」為理由,把學生與一貫的假想敵混為一談,為自己的敵意動機護航。學生運動若持久,必然會有壓力以「外國勢力」操縱為理由,主張採取敵對行動。而真正的「外國勢力」,也必然樂於以廉價的小動作(如接見、聲援)換取香港甚至中央政府的暴躁。

作為校長,不必太緊張。學生是否參加學生運動,除了技術上的家長同意之類,其實只是學生的表達而已,並非針對學校,不必因此在校內設立對立面,也不必把短期的干擾,看成是長期的禍害,因此耿耿於懷。學生要關心、要討論、要參與,已經不是個別學校可以改變的。學生面臨抉擇、掙扎,校長和教師要與他們一起度過這個時刻。很多人擔心學生運動的長期影響,也許正因為如此,不要把學校變成為矛盾的中心,因為真正的矛盾在學校之外。

作為警察,也許會蒙受前所未有的為難。自從香港近年不斷出現「抗命」的運動以來,警察都處於為難的處境。香港的警察,自1973廉政公署成立以來,已經是全球敬慕的一支隊伍,相信在海外跑得多的讀者都會同意。參加警隊的,都是我們教過的學生中的精英,絕非為飯碗而屈就的亡命之徒。他們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和平安全的社會環境,塑造了一個內地常嚮往的「高度文明」的社會秩序。他們也是我們香港引以為榮的治社會的忠實捍衞者。

香港的警察,不是什麼欺壓老百姓的「統治工具」。由於「公民抗命」的意念,已經不論場合、不分輕重地被濫用;在群眾運動中(也包括學生運動),容易把「違反法律」當成是「伸張正義」的象徵。有些力量,即使認為違法是必要的,但卻不能認為警察護法是鎮壓。真正的鎮壓,他們也許沒有見識過。這在以法治為自豪的香港,當然是一個悲劇,但是洶湧的時代浪潮,已經把許多是、非、對、錯吞噬了。只能用新的腦袋,來面對新的社會。

香港警察 絕非敵人

這就要求我們的警察有足夠的準備,以前所未有的涵養,以父母兄姐的心懷,面對很可能是表情兇狠、行為衝動的學生。我們的警察,在種種衝擊的場面中,那種克制的涵養,世界少見。很希望我們的警察,不把這些看成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而是走在世界前頭的光榮榜樣。因為他們面對的,也是全世界大城市都在面對的。警隊比試的,不是武力,而是涵養;正因為,要應付社會「動亂」,武力已經功效有限。

參加學生運動的學生,也希望不要把警察當成是「鎮壓工具」,把警察當成是反對的對象。警察,有他們的社會責任,有他們的底線,踐踏他們的底線,他們有捍衞的責任。暴力,不是學生運動的本錢,學生有智慧、有計謀去表達他們的聲音。香港的學生,也完全可以超乎傳統的「對抗」,超乎暴力,創造出香港特有的運動模式,產生更大的影響。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