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
一萬三千名學生昨天齊集中文大學百萬大道,單看電視畫面或網上圖片,已收「墟冚」效果。單以人數計,今次罷課已比反國教時的人還要多,予人學生先勝一仗之感。然而,罷課聲勢能否持續、對政改民意有多大影響,還看今天至周五在添馬公園的罷課講堂,最終有多少學生和市民撐場。
大專學者在人大常委會就普選落閘後,不少人均表示憤怒,據聞還有學者落淚。
於是,學者發起聯署之餘,還舉辦公民講課,聲援學生,實行「罷課不罷學」。據悉,原預計只有大約十多名學者參與義務授課行動,卻料不到最終有逾百學者參與,若把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與公民黨吳靄儀等計算在內,剛好湊足108名好漢這個數目。
按道理,人多好辦事,學者熱血沸騰,以行動支持罷課學生。問題是,義務授課的人太多,在四天的義務授課日裏,課堂會從早開到晚,同一時間在政府總部附近,共有三場義務課堂,這種安排便要考驗到底有多少學生和市民願意參與,如果出席課堂的人零星落索,只怕輸人又輸陣,隨時予反罷課的人和團體揶揄。
如今學者惟有寄望學生和市民能主動參與。不過,罷課周只是爭取民主的一個開始,餘下來,學者和學生如何深化爭取民主政制的行動,才是關鍵。
據聞,學者打算這星期義務講課之後,或會發起到中學義務講課,把民主理念從大學帶到中學和社區。
不過,在大學的工作並非輕省,各人又已非學生時代般擁有無窮精力,熱情之餘,如何兼顧繁重的推動工作,相信不易做到。
相反,學生想做就做,隨時有下一步行動,尤其是昨天罷課首天已獲得逾萬人支持,令學生更有信心。據聞,學生寄望教師和工會採取罷工與罷市行動之餘,還計劃採取進一步行動,如「突襲」禮賓府等等,希望把運動一步步向前推。且看特區政府如何接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不能幻想泛民無條件「袋住先」 |
上一篇: | 上賓堂前飲敬酒! 抗命有理勝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