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7月12日

江麗芬 政局筆記

令人倒抽多口涼氣


上周六,在訊息群組上傳來一篇文章,說是中大校長沈祖堯所寫,文章內容談到香港近況,包括議會上的鬥爭是敵我分明,「街頭上的鬥爭有如紅衞兵式旨在反對,一切行動的目的旨在讓香港整體發展與國際聲譽下降」,最後一句還說:「不幸地,他們已有小成」。傳出這篇文章的朋友,不禁問「沈祖堯是否赤化了?」


沒多久,中大發表聲明,表示文章純屬虛構。翌日,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在其社交網站貼文,說自己與沈校長「同病相憐」。原來網絡上也流傳一段文字,說他接受傳媒訪問時,被問及為何他只叫年輕人佔中而自己卻不去,「梁家傑」不懂回答;實情是他從沒有接受類似訪問。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訊息,在政改爭拗進入白熱化之時,社會各方劍拔弩張之際,頻頻出現這些假訊息,令人懷疑那並非一時惡作劇,而是政治需要。此情此景,怎不叫人再倒抽一口涼氣。

香港這個社會,愈來愈令人惶惑的是,大家一直以為是共識的社會秩序,愈來愈消磨殆盡,似是而非的政治立場與社會環境,比比皆是。社會愈來愈變得陌生,變得令人不安。

沈祖堯與梁家傑的遭遇,說到底,不過是小菜一碟。這星期,有報道指在佔中發起6.22全民投票之前,有佔中義工的內地親友或生意夥伴,因着他的身份而被內地官方邀往「談話」;所謂「談話」,當然不是跟你風花雪月,談天說地,或多或少,就是有找你麻煩的意思。佔中發起人因顧及義工的個人私隱,故此沒有多說,只說義工最後淡出。內地採取這種「株連」手段對付佔中,實在令人心寒。

不過,這不過是冰山一角。聽聞有人正在搜集佔中三子的「黑材料」;有什麼「黑材料」?是否應該背上罪有應得的醜聞,現在還不得而知,只是此時此刻有此一着,與近日支持佔中者,又或替佔中做民意調查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他的家人卻遭親中報章追訪何不參與佔中,全是同出一轍。

公平抗命、佔領中環,都是既可爭議亦堪斟酌的議題,大可以冷靜討論,香港也算民智已開的社會;一如為官逾四十載的前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所說的為官智慧:民情如大禹治水,宜疏導,不宜堵塞。可是,北京和特區政府卻不斷花在批評佔中如何損害香港經濟與社會環境,甚至連原本不沾政治的商界,也給發動起來,要商界就佔中表表態,政治與經濟愈摻愈雜,令香港的政治環境叫人鬱悶。

其實,與其花費那麼大的力氣反對佔中,大權在手的北京和特區政府應當把握機會,尋求對話,回應社會對政制發展的憂慮和訴求。只是北京擺出的卻是愈來愈強硬的姿態,國務院上月發表《白皮書》,強調特區的權力全仗於中央賦予,強調一國先於兩制,令香港悶熱的氣候變得更苦悶。

特區政府對於就政改投票、七一遊行的淡然回應、遊行集會搞手被捕,以及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差得不能再差的行政立法關係,到特首口中卻變成「無問題」、只是三四個激進人士的問題。如此種種,令香港政治氣壓更低。

周三,由年輕菁英組成的「三十會」也在本報撰文,宣告「沉默,就是愧對社會」,這宣言可反映大家對現在香港社會局面的深切憂慮。聲明指出,「香港社會經濟制度完善的背後,是靠過往累積的核心價值和優勢支撐着,這包括:人權、法治、透明的制度、公平公正的程序、尊重多元、謹守專業、言論和新聞自由等」。可惜,這些賴以成功的制度卻一天一天地受到侵蝕而變得崩壞,大家眼見「這個每天有人極具系統地和密集地『指鹿為馬』的香港」,不能選擇沉默,否則是愧對下一代。

同樣的呼聲,十年前也曾出現。當年,還是學者、還未當官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與現在是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及黎廣德等,近三百位專業人士或學者聯署「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宣言」,說「近月來,我們對香港未來的擔憂卻有增無減。眼看着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備受衝擊,港人所追求的目標似乎離我們愈來愈遠,市民的無力感與挫折感日趨沉重」;並呼籲「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等核心價值須好好維護。

當年的憂慮,至今仍然存在,而且問題有增無減;當年擔心香港核心價值受到侵蝕而須維護,今天只覺那些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買少見少。更令人覺得可悲的是,當年政府面對逾三百位專業人士和學者的聯署,時任特首董建華尚且正面回應,公開強調認同要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並主動約見聯署的發起人;這相對於今天政府與不同意見者之間,只見劍拔弩張的局面,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三十會」宣言說不能沉默,這態度固然可敬,但相信同時很多人會想:發聲還管用嗎?朋友在網絡傳來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這星期在報章撰文,說「無力正乾坤」。對時局無奈又無力的,又豈止他一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