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0月4日

社評 社評

離港人數仍然甚多 輸入專才須添誘因

根據特區政府的官方統計數字,今年香港人口已經止跌回升,錄得近七百五十萬人,按年增加逾十五萬人。儘管如此,離港移民潮似乎還未止息,而且有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專業人士正在考慮或計劃離開香港。正值各行各業皆鬧人手荒之際,「高才通」之類的輸入專才計劃必須加緊進行,以免拖累經濟前景。

全球專業人才招聘顧問公司華德士香港進行一項調查訪問,涵蓋會計與金融、工程與房地產、醫療保健和法律等等專業。結果發現,百分之十五點六受訪者表示希望盡快離港,百分之三十六點七考慮在未來三至五年內離港。有計劃到海外工作的受訪者中,百分之五十一年齡介乎二十七歲至四十二歲,百分之三十八年齡介乎四十三歲至五十八歲。調查亦顯示,百分之九十六計劃離港的專業人士已為海外工作做好準備,百分之六十正在跨國公司尋找職位。考慮離港的受訪者方面,百分之四十已在申請海外工作,百分之三十一正透過培訓或進修着手籌劃。

華德士香港董事總經理John Mullally直言:「渴望到海外工作並獲得國際經驗的想法並不新奇,尤其是年輕人。但看到如此大比例的香港專業人士考慮離開香港,是令人擔憂的。作為僱主,我們需要確保盡一切努力挽留頂尖人才,這意味着我們須提供成長和發展機會,以及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此外,港人移民英國的趨勢尚未遏止。英國內政部八月二十四日公布,四月至六月這一季,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申請簽證移民英國的數字達九千八百宗,跟對上一季(一月至三月)的九千四百一十一宗比較,呈穩定上升。截至今年六月底,BNO簽證計劃共有超過十八萬人申請,已經抵達英國約十五萬多人。

鑑於勞動人口流失,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去年的《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措施,包括為期兩年的「高才通」項目,港府滿意計劃成效,正探討放寬申請門檻的可能性,擴大申請資格至非百強大學的畢業生。然而,「高才通」項目缺乏針對性,部分行業仍然為招聘人手發愁。以政府號稱重點發展的創科業為例,香港創科發展協會主席陳迪源指出,近年創科、資訊及通訊科技業流失人手達三萬至五萬人,當中從事科研開發的專才空缺至少八千人,甚至過萬計。「高才通」項目沒有跟進來港人士的實際就業狀況,難以發揮配對作用,未來應該釐定政策改善之,強化補充特定行業的需要。

輸入專才不可忽視子女教育、住屋及醫療等配套措施,否則難與外國競爭。如果政府願意放寬樓市辣招,為來港人士置業提供誘因,促使他們長期定居,預料對於「搶人才」可以產生正面效果。

瑞銀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預期特首即將宣讀的《施政報告》在樓市政策方面將有四大主題,分別為住宅交易或會「減辣」、推出更多吸引人才措施、重推啟德單軌鐵路,以及因應北部都會區發展而加快農地改劃。所謂「減辣」,可能放寬針對非本地居民印花稅百分之三十的規定,由事先預繳改至毋須預繳,但設置取得永久性居民前的交易限制。瑞銀提到,目前約有三十五萬非本地居民正等候永久居民身份,相比起二〇二一年新樓及二手樓成交分別為一萬七千二百戶及五萬五千戶,屬具規模數字。瑞銀報告又說,雖然放寬相關措施預料對樓市產生正面作用,但參考以往放寬按揭成數對樓市的影響,估計刺激作用大致維持四至十六星期;在高息環境下,非本地居民需求釋放後,樓市成交量將會再度下跌,並相信樓市在明年中前不會出現明顯復甦。

姑且撇開樓市是否復甦的問題不論,若然「減辣」有助於等候永久居民身份的人士置業,從而增加輸入專才的吸引力,何樂而不為?法國興業銀行也預測,《施政報告》推出的措施可能包括降低樓市印花稅,以及向根據優秀人才計劃入境的移民提供免稅優惠等。只要能為輸入專才增添誘因,我們樂見其成。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