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9日
香港運動員在本屆杭州亞運會上表現優秀,首四個賽事日已累積取得5金8銀14銅的成績,位列獎牌榜第六位。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祝賀獲獎運動員以外,更表示會積極投放資源支援香港的體育發展。要知道每當香港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取得佳績,政府便會提出同樣的說詞,但是值得關注的是,當局在撥予不同體育項目的資源方面,是否能做到公平分配。同時,社會也應該關注如何鼓勵民間資源投入支援不同的體育項目。
首先,筆者對於政府那種按照國際大賽成績,特別是亞運會和奧運會的成績來決定是否向某個體育項目提供資助的做法,一直都有相當保留。事實上這種功利主義的資助模式必然扼殺不少具潛質的體育項目和運動員。這樣的資助模式難免讓人想到,政府是真心希望支援體育發展,還是希望透過資助,使香港運動員多奪取兩面獎牌,達到振奮人心,凝聚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的效果?筆者絕對不贊同以推動體育作為維穩的手段。
這種資助模式過去已窒礙了不少體育項目的發展,桌球便是一個好例子。當桌球仍是亞運會的競賽項目時,香港運動員多次取得好成績,收穫獎牌無數,桌球這項目自然也取得政府的資助,可是自從桌球被剔除於亞運會的比賽項目以後,桌球獲得的資助戛然而止,眾教練和運動員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苦苦掙扎,整個體育項目的發展自然也受到窒礙。
另一個典型的運動項目是跳繩。香港運動員在此項目的世界錦標賽中屢次獲得佳績,所獲獎牌不計其數,更保持着多項世界紀錄。但是因為跳繩並不是國際大型綜合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因此政府對此項目的資助非常有限。這個項目之所以能夠繼續發展,全賴對此項目富有熱誠的民間人士出錢出力。可是單憑民間資源支援某個體育項目,其可持續性實在值得關注。萬一有心人熱情減退或年屆退休,他們又是否能再為某個項目提供資源?
為使不同的體育項目都能擁有發展的機會,當局應調整對不同體育項目的資助審批模式。首先,政府應向所有國際大型運動會的競賽項目提供足夠資助,不論其運動員成績如何,因為要培養優秀的運動員,可能需要數代的持續培訓和進步。其次,若某個體育項目的運動員在所屬項目的國際頂級大賽取得成績,也應該獲得資助,使該等項目的運動員可以無後顧之憂地投入訓練,爭取佳績。
另一方面,既然民間投入是支援香港體育發展的重要一環,當局實在有需要訂立具體措施,鼓勵民間資源投入體育項目。舉例而言,商界對體育項目投入金錢後,可獲更優厚的稅務優惠,又或者若發展商能在其發展項目中預留空間作公眾使用的體育設施,可以獲得額外地積比率等。總之,當局必須提供誘因,推動民間支援體育發展。
香港社會有一個相當特別的現象,就是當某個體育項目的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獲得佳績,並受到傳媒廣泛報道時,就會吸引不少兒童和年輕人投身這項目。例如當香港劍擊運動員張家朗歷史性奪取奧運金牌,學習劍擊的孩子驟然增加。事實上,體育人口的增長,才能確保體育項目有基礎作可持續發展。當局若能為更多有發展潛質的體育項目提供資助,將有助不同的項目吸納不同的體育人口,讓它們能夠可持續地發展。這樣才是配合當局「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的體育政策方向的有效策略。筆者期待香港將來能夠成為真正的「體育之都」。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頂得一時 |
上一篇: | 對接國家氫能政策推動雙碳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