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
劍神張家朗於2021年日本東京奧運過五關斬六將摘下香港回歸後第一面奧運金牌,全港歡騰,不單揭開體壇歷史新章,更掀起學習劍擊熱潮;特區政府官員自然希望今年杭州亞運重演這一幕,凝聚人心;然而單從媒體的宣傳力度看,似乎遠遠未能達到兩年前的效果。
儘管亞運規模難與奧運相比,但畢竟是亞洲區內體壇盛事,含金量甚高。香港選手昨天連下兩城,早上先憑林新棟和王瑋駿在賽艇項目贏得男子雙人單槳無舵手冠軍,晚上再有張家朗於男子花劍個人賽擊敗國家隊代表陳海威奪金;香港飛魚何詩蓓在50米蛙泳獲得季軍後,亦協助港隊於女子4乘100米自由泳接力賽摘取銅牌。
香港代表團頻傳捷報,可是市民投入程度不算太高,無論街頭駐足觀看大屏幕和網上討論熱度都遠遜東奧。有政府中人亦觀察到有關現象,認為或多或少與電視台的宣傳攻勢有關。兩年前市道低迷,港府破例動用公帑投下東奧轉播權,再交予各大電視台播放,結果出現百花齊放局面,本城幾家電視台均積極投放資源爭奪收視率,令廣大市民受惠。是次杭州亞運轉播權由HOY TV獨家投得,經一番商議後,其他電視台如欲在新聞報道播放港隊比賽實況,也只能靠HOY TV提供經剪輯的數分鐘片段,每半小時新聞上限播出一分鐘,並須配上「HOY TV提供片段」聲明,而且各大電視台收到片段後,只得24小時使用時限;有關片段僅供電視台渠道播放,不包括手機應用程式和社交媒體。
有電視台中人直言,類似商業條款並非新鮮事物,以往某電視台投得世界盃或奧運等體育盛事獨家播放權,其他電視台轉播時同樣處處受限,今次只是風水輪流轉。
不過,這次受條款限制的不只私營電視台,連政府新聞處亦包括在內。由於轉播權除了賽事,還涵蓋亞運場內場外點點滴滴,例如特首李家超到訪選手村、出席開幕禮儀式以至為運動員打氣等,這些片段都因條款所限不能放上官網供大眾瀏覽,特首辦唯有以硬照代替,宣傳效果自然難與有聲有動作的畫面相提並論。
經歷社會事件和三年疫情,香港人最需要是重拾樂觀與自信,港隊在大型國際賽披金戴銀,無疑有助激勵人心。明年便是巴黎奧運,特首和體育主事官員實應思考屆時怎樣令訊息普及,「說好香港健兒故事」。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人就是最好的香港故事 |
上一篇: | 政府該主動跟進弱勢社群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