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6日

胡恩威

西九文化區財困解決方案

要解決西九文化區的財務困局,首先要分析西九文化區目前的財務狀況,先剖析其收入來源和營運支出,才能知道如何開源節流。

有條件加租 宜精簡架構

根據《西九文化區管理局2021/22周年報告》,西九文化區總樓面面積約65000方米,當中包含2500方米的零售/餐飲/消閒設施(約26909方呎)。2022年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下稱管理局)租金收入總額是5691萬元,即平均每年每方呎租金約2115元(每月呎租約為176元)。反觀同區的尖沙咀,據2022年《全球主要零售大街》報告顯示,尖沙咀的主要街道商店租金每月呎租高達933元,可見管理局在提升租金收入方面仍有很大空間。

西九文化區有兩個表演場地,分別是自由空間Freespace和戲曲中心。2022年管理局表演節目收入為705萬元,按一年365日計,即每日平均有19315元收入。管理局如何能積極進取地增加節目的票房收益?主要靠培育觀眾群、提供高質素的演藝節目。

現時管理局面對的架構問題在於部門太多,其轄下有10個部門,包括內部審計部、拓展部、工程處、業務發展處、財務事務處、機構事務處、法律事務及管理局秘書處、表演藝術處、M+、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除此之外,還有委員會、公司、諮詢會、顧問小組等23個單位。目前管理局共聘用677名常規員工和709名臨時員工,共1386人。2022年員工支出為4億4800萬元,管理局有否考慮精簡架構和人手,以減省員工成本?

高級行政人員的薪金方面,11位管理高層,包括行政總裁、副行政總裁、事務總監、行政總監、財務總監、工程總監、博物館館長等,他們的年薪由200萬至650萬元不等。最高薪的高級行政人員相信為行政總裁,年薪達600萬至650萬元,即月薪約54萬元。此外,年薪400萬至450萬元(月薪約37萬元)的行政人員有3位;年薪350萬至400萬元(月薪約33萬元)的一位;年薪250萬至300萬元(月薪約25萬)的兩位;年薪200萬至250萬元(月薪約20萬)的一位;年薪200萬元或以下(月薪約16萬)的3位。2022年高層的總薪金成本是3322萬(包括薪金、其他酬金及強積金供款)。

管理層薪酬太高 應檢討

就文化機構來說,他們的薪酬可能是世界最高。就算是負責管理香港圖書館、博物館、演藝場地的康文署副署長,領取首長級薪級第3級(D3)薪酬,月薪也只有22.63萬至24萬元,不及西九行政總裁月薪54萬元的一半,可見管理局提供的薪酬實在太高。有人可能會說,豐厚酬勞才吸引到國際優秀人才,但觀乎西九前行政總裁連納智(Michael Lynch)和栢志高(Duncan Warren Pescod),他們能否領導西九文化區達成原有設立的目標?能否監督工程進度和控制成本?再以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為例,她從澳洲到香港擔任館長,對香港、亞洲文化有深度認識嗎?她有足夠的國際視野和經驗去領導M+嗎?

開源和節流,應兩條腿走路。節流方面,應檢討管理頂層的薪酬,從整個架構的人手編排和調配方面重新檢討。至於開源,2022年西九文化區舉辦了900場現場表演藝術項目及活動,現場觀眾共有15.5萬人,即平均每場有接近200名觀眾。管理局應該檢討和構思如何吸引更多觀眾,增加收入。

集中營利項目 建立品牌

另外,文化區興建中的演藝綜合劇場,預計將於2025年落成。演藝綜合劇場設有可容納1450個座位的演藝劇場、600個座位的中型劇場和270多個座位的小劇場。管理局會否考慮「場地性格化」?例如走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的路線,由一些藝團去經營場館,從而節省管理局部分人力資源成本。

管理局目前的部門是否太多?若要精簡該如何進行?現在的管理局是一種複雜跨部門模式的架構,例如財務管理、法律、工程等範疇都是以一種集權模式處理,需思考如何適當地下放權力,釋放出人力資源。

西九文化區應該集中做一些營利(profit making)項目,而非牟利(non-profit making)項目可交由香港九大藝團、香港藝術節和一些民間非牟利團體去負責。2022年西九文化區的設施管理及公園營運費用為2億947萬元,能如何調整和控制營運經費?開源就是思考如何在現有客觀條件下增加收入,管理局應構思一些真正能建立西九文化品牌的方法,才能長遠地衍生更多經濟收益。

管理局應該邀請一些合作夥伴,包括一些商業夥伴和非牟利的藝術夥伴,例如九大專業藝團、藝術節、藝術發展局等,讓他們參與文化區工作,從而縮小管理局的行政規模,減少高薪行政人員數目。M+博物館更應該考慮如何開放及善用空間,並建立西九的品牌形象。西九文化區現在依賴「外援」,沒有建立起自己獨有的文化品牌,若單純依賴賣地收入,長遠來說是無法讓西九持續發展的。

尋找夥伴 合營商業空間

管理局亦可透過其商業夥伴,合作經營一些商業空間。現在西九文化區整個商業模式集中在高消費種類,而除高消費之外,中低消費整個Business Plan該如何部署呢?另外,西九藝術公園佔地23公頃,大可好好利用這個面積大的公園,例如政府要搞夜市,那麼可否在公園搞「西九夜市」、「西九市集」或「西九食物車夜市」?要突破和創新,就需要有實質經驗的行內人士去主導。

若撇除政府的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支持,西九的收入實在很少,有必要檢討這一現狀。舉例,零售餐飲需引進什麼類型?其價格定位為何?採取什麼經營模式?這些都需要重新檢視。硬件方面,管理局需交代最新規劃,例如演藝綜合劇場於2025年落成後,最新的酒店和辦公室落成時間表等;未來亦可能有一些新商業空間出現,其樓面面積有幾多?設計如何?現在管理局都沒有交代,官方網站亦找不到相關資料。

2022年度西九文化區赤字高達15.59億元(包括折舊、攤銷及融資成本),相信管理局希望政府再注資,或者尋求一些大財團支持。惟管理局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應該先思考清楚未來10年西九文化區的具體策略。現在深圳已經有新博物館陸續落成,它們均由頂尖建築師設計,展示的內容也很豐富,與海洋文化、科技、傳統各方面主題有關。反觀香港,在這方面主要仍然是策劃一些較為英美主導的展覽,管理局要創新,才可以激活及建立西九文化品牌,從而創造西九的價值,這樣才可以有一個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去製造一個更有利於香港文化創意、旅遊、藝術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