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4日
中國自然資源部近日公布《二〇二三年版標準地圖》,把大量主權存在着爭議性的「領土」納入中國版圖,觸發相關國家和地區抗議,包括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汶萊、尼泊爾和台灣。與此同時,印度即將以輪值主席國的身份在新德里舉行二十國集團(G20)領袖峰會,盛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末不會出席,改派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行。習近平假如真的缺席G20峰會,原因是否涉及中印關係持續緊張,引起諸多揣測。
中國和印度在接壤的邊境一直有主權爭議,兩國士兵三年前甚至爆發過小規模流血衝突,造成雙方人員傷亡。在新版本的中國標準地圖之上,中國將阿克賽欽(Aksai Chin)和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劃作領土,印度不同意這些「藏南地區」屬於中國。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直言:「提出荒謬的主張,不代表能把印度的領土變成中國的。」新德里政府向北京提出強烈抗議。
除了陸上爭議之外,中國也在南海把「九段線」擴張至「十段線」,海上各島各礁盡納版圖,惹來周邊諸國不滿。以越南為例,該國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指中國的主張「毫無價值」,違反國際法,尤其是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一如慣常介入事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強調,美國將繼續反擊北京的「虛假海洋主張」。美國的立場乃遵守菲律賓興訟並且勝訴的「南海仲裁案」,該案斷定中國主張的「九段線」違反國際法,但北京由始至終拒絕承認仲裁結果。
中國利用地圖「宣示主權」,甚至將原已一分為二的黑瞎子島(十五年前跟俄羅斯達成協定各佔一半)整個重新納入領土,雖然實際上不能改變什麼,但在外交層面仍然造成心理影響。菲律賓補給船較早前在仁愛礁與中國海警發生「水炮衝突」,地圖事件也許加深兩國的嫌隙。印度的情緒性反應恐怕更強烈,該國本來就在邊境屯駐重兵,以防中國侵犯領土(印度在絕大部分「藏南地區」擁有實際控制權),現在增添「地圖上的矛盾」,中印關係也許進一步惡化。
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大國都是「金磚國家」(BRICS)主要成員國,南非在八月舉行金磚峰會之時,親身赴會的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短暫會談,聲稱要緩和雙邊關係。言猶在耳,如今是印度以東道主身份舉行G20峰會,習近平若然正如傳聞所說的「冷待莫迪」,以缺席的方式來削弱峰會的重要性,意味着中印關係沒有變好,反而變差。
如果習近平不去新德里,失望的不單止是未能一盡地主之誼的莫迪,還有決定赴會的美國總統拜登。九月九日G20峰會是外界預料中美元首能夠再一次面對面碰頭的場合,有助於交流溝通、管控分歧。要是沒有習近平在場,新一輪中美元首對話無法成事。接下來的十一月,美國三藩市將會舉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由於受到美國制裁而被拒諸門外,此事會不會導致習近平缺席亦是懸念。
印度名義上奉行不結盟政策,冷戰時代迄今都不屬於任何政治集團,但隨着該國冒起,綜合國力與日俱增,甚至擁有核武,十四億人口又超越中國,逐漸成為各國特別是西方的拉攏對象。印度跟日本、美國和澳洲組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被視作美國部署印太戰略的關鍵一員,儘管印度依舊不跟隨西方的調子一同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繼續大手購入俄羅斯石油。
莫迪希望新德里G20峰會是印度展現大國風采的舞台,習近平如果缺席,無疑令這個舞台失色不少,惟當中的微妙之處是西方更容易向印度招手。印度一方面跟西方關係良好,另一方面則與中國在邊境主權爭議之上鬧得不愉快,那麼美國就有機會挑撥離間,唆擺印度「遠中近西」。
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確定不會出席新德里G20峰會,缺少中俄兩位元首的情況下,莫迪對於與會者「朋友圈」的取態值得密切留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民政總署「助署」任DO 沒必要太多聯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