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
最近有團體以「立會好聲音」為噱頭舉辦音樂會,邀請一批立法會議員登台獻技,但是隨着歡送地區民政事務專員的大型宴會引發社會輿論以及立法會「班長」廖長江在議員通訊群組中發出「千字文」後,主辦單位隨即宣布取消音樂會。一連串事件實在反映香港的官場及議會文化正在出現變化。
先講地區民政專員的大型歡送晚宴。筆者相信作為首長級公務員的民政專員應深諳傳統的官場文化,很大機會只是被動地獲邀參與這大型的歡送晚宴,甚至他事前也未必全然知悉宴會的規模。筆者傾向相信這次晚宴是由一眾地區團體以歡送民政專員為名,趁機來一次地區人士大型聚會為實的舉措。
傳統以來,地區民政專員這崗位是首長級公務員繼續在官場平步青雲的起點,不少常任秘書長級甚至最終晉身問責官員團隊的政務官,都曾經擔任民政專員這職務。以這些民政專員與地區人士的關係,相信也不會比這次離任的民政專員差很多。如果為離任的民政專員舉辦大型的歡送晚宴是常例,這次事件造成的輿論就不會那麼大。顯然這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
筆者雖然未能掌握這次獲高規格歡送的民政專員在區內的政績,但也相信他任上的表現未必優秀到能夠超越歷任各區民政專員,以致他能夠獲得如此高規格的肯定。這大抵反映了是次晚宴基本上是由地區人士主導,目的也不只是歡送一位官員這麼簡單。
要知道,在地區行政改革後,區議會的組成大幅改變,政府委任及由地區分區、防火及滅罪委員會互選的區議員佔了區議會的主導地位。就算是希望透過參與直選晉身區議會的社區人士,都需要獲得上述三個地區委員會成員的提名。那麼,為了鞏固社區內的政治力量和基礎,地區人士必須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繫,才能確保自己的陣營在區議會中能夠分一杯羹。按照這個思路,一場大型的地區人士聚會便有其實際需要,而歡送地區民政專員豈不是一個最合理的藉口?當政府仍然需要借助社區內的力量推動施政,民政專員又是否那麼容易以傳統官場文化中避嫌的考量為理由,拒絕出席這個大型宴會嗎?這一切似乎都折射着香港此刻的官場文化。
回說中途流產的「立會好聲音」音樂會,筆者認為這是部分立法會議員、特別是一眾政治新丁未有充分理解香港的議會文化所致。當然這或許是這些政治新貴希望改變香港的議會文化所作的舉措。
正如有論者所言,「立會好聲音」的死因是打正旗號以「立會」二字冠名,演出者也是以立法會議員為主。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到底立法會議員應否以其議員身份成為一個純粹的娛樂活動演出者?又或者這個活動的目的又在哪裏?對這些問題的解讀,將會折射出香港擁有怎樣的議會文化。
過去,一眾議員在社區活動中展現表演才華,不是在立法會自己籌辦的公眾或社交活動上,就是應一些慈善活動或社團宴會主辦者的邀請,登台獻技以籌募善款或與社區人士聯絡感情,從來沒有像這次般準備作大型演出。筆者相信這次音樂會的主辦者是一些與政界關係頗為密切的社會人士,甚至是選舉委員會的成員,因此才有論者指出有議員私下提出參與這類文娛活動是因為需要與其選民,即選舉委員會成員保持聯繫。這現象就說明了現在的政治制度促成了新的議會文化元素,但公眾又是否接受?
從民政專員歡送晚宴和「立會好聲音」流產這兩樁事件來看,社會仍然傾向接受傳統的官場和議會文化,這是一眾有意從政者必須留意的。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