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3日
筆者月前與一班商界朋友包括旅遊、食品、紡織、製造業等各業界前往新疆自治區旅遊探索,從陸空兩路遊經烏魯木齊、吐魯番、霍爾果斯、神秘大峽谷、喀什等地,見識新疆的風土人情,順便發掘商機。新疆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六分之一,歷史悠久,早於公元前60年的西漢時已設立西域都護府,是古代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是中國、印度、希臘及伊斯蘭文化四大文明的薈萃之地,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地區、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更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運輸通道。那麼,香港與新疆之間有什麼合作潛力而能吸引一眾商界、旅遊業、專業界別朋友慕名前往呢?
烏魯木齊無憂消夜
筆者一位在內地的朋友在幾年前往新疆公幹,他形容當地社會氛圍十分緊張,尤其是鄰近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動盪區域的喀什市,除了市面不時有警車巡邏之外,誇張得每個街角都有武警站崗。然而今次筆者在新疆的見聞卻是大相逕庭,我們不但在喀什到處逛街,一些女士團員更離隊購物;在烏魯木齊時,甚至有團員外出消夜,就如同平日出門散步一樣,工作人員完全沒有提醒我們注意安全。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難以形容天山獨庫公路長長自駕遊的壯觀車龍,更難感受到站在大草原、蒙古包前的悠然自得、毫無安全顧忌的心情。旅途中有棉織界朋友離團考察棉花種植場,以千畝計的農場,全用無人機、機械收割、運輸、加工,連工人也寥寥可數,何須強迫勞工?親身實踐,是接收第一手資訊的不二法門,若只聽信別有用心的媒體,距離真相又遠一步。
我們在旅途中見識了一些貿易區、特產、天然資源、景點等,對於如何做好內外雙循環、招商引資、促進文化交流、講好新疆的故事等議題,均有啟發。
筆者一行人到了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霍爾果斯,這裏與哈薩克斯坦接壤,是中國通往哈國及中亞地區的前岸,同時也有中國西部最大的公路口岸。
受國家政策扶持,霍爾果斯被定為國家向西開放的橋頭堡;2016年,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落成,全國貨物能在新疆集結,並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至中亞國家;截至2022年中,從集結中心出發往外國的中歐班列線路已經達21條,覆蓋包括歐亞國家的26個城市。2022年過境班列達1.33萬列,增長8.7%,進出口總額2463.6億元人民幣,增長57%,單是今年上半年,新疆進出口總額達1496.2億元,按年增長65.2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增速均為全國第一。霍爾果斯是中國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其他國家的開放節點,滙聚了不少物流供應商在此處設立公司。
我們參觀了「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心面積5.6平方公里,中方區域3.43平方公里,哈方區域2.17平方公里,實行「一線開放、二線管住」的境內關外管理模式,主要功能是國際性區域經貿洽談、商品展示及銷售、倉儲運輸、商業服務等。在此,見識到中哈兩國公民毋須簽證,憑護照自由出入中心的方便快捷,旅客攜帶物品從中心進入中方境內的,每人每日一次攜帶物品免稅額8000元人民幣(香港是港幣5000元),有團員購買紀念品,我們也趁機品嘗了哈國的雪糕雪條,兩國公民在霍爾果斯互通有無,可謂公私兩便。
賽里木湖深度旅遊
我們途經的賽里木湖是新疆自然旅遊資源的重要部分,湖面面積458平方公里,達香港總面積40%,水源來自天山融雪,屬冷水微鹹湖,湖水清澈,透明度高達10至12米。筆者所見湖面藍而廣闊、湖天一色,吸引不少自駕遊旅客來臨,甚或駐紮在一旁,睡進蒙古包,準備深度旅遊。值得注意的是,賽里木湖的旅遊業興旺是合理安排政策資源、精準扶持的結果。
景區緊貼市場趨勢,透過科學化的遊客流動數據調研,了解消費者近年從觀光旅遊轉向度假旅遊的趨勢,經過政府配合,加強基礎建設,為自駕遊旅客提供更舒適的體驗,成功把賽里木湖的「藍」靠着流量推向旅客。
國家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新疆有着「五口通八國」的獨特優勢,是我國向西邊開放的橋頭堡,未來將為國家「走出去」的戰略有新作為,結合本身能源、礦產、旅遊文化產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具有龐大發展潛力。香港是新疆最大的外資來源地,至2020年,來自香港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佔整個新疆自治區的25.5%,當中吸納最多外商直接投資的領域是租賃和商業服務業。
香港是新疆的重要經貿夥伴。從新聞得知,截至2022年,香港對新疆的累計投資項目有640家,累計合同外資金額達到86.5億美元;新疆方面,22家企業赴港投資,而實際投資總額也達到26.6億美元,在港上市的疆企有6家。
近年也有不少香港優秀企業落戶新疆,積極參與新疆高質量發展。
就如改革開放初期,內地無論是製造業、餐飲酒店旅遊業、國際貿易等,香港都是先行者,既協助內地發展,也為自己投資興業創造商機。香港在協助新疆企業及商品進軍海外、提升價值、吸引外資等,都是忠誠及有力的最佳合作夥伴。
香港與新疆的距離遠,存在不同的歷史文化底蘊、語言及風土人情,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會影響交流合作的機會,反而能促進雙方在文化旅遊資源上的碰撞,發掘更多在經貿上的機遇。
對於旅遊業來說,「文化差異」正是旅遊服務的賣點,所謂旅行本質上其實是「從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走到一個別人熟悉的地方」的體驗。新疆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並存的地方,對於一般港人而言了解不多。新疆在得到政府大力發展基建及落實政策配套下,社會穩定及民族和諧程度得到長足提升,經濟產業發展蓬勃,疫情三年後各地的限制逐步解封,旅遊業興旺,單是今年頭半年,旅客人數達1.02億人次,按年增長31.49%,實現旅遊收入922.76億元,佔同時期的自治區GDP 8542.08億元的10.08%(香港旅遊業疫情前GDP佔比約5%)。正因為如此,筆者認為發展疆港兩地旅遊具有極大潛力,香港的獨特中西文化滙通優勢,遇上新疆獨特的中亞文化土壤,前景十分廣闊,不容錯過。新疆旅遊設施及服務軟硬件質素參差,香港業界可協助當地提升其質與量,也是一種商機。
投資貿易有合作空間
人文旅遊交流以外,香港與新疆在投資、開發、貿易等環節上仍有不少合作空間。就着筆者眼耳見聞及親自品嘗及觸碰的,新疆的一些特產如葡萄、紅白酒、哈密瓜、羊肉、棉織衣物等,質量相當高,而價格特別便宜,即使算上物流成本,比在香港買到的日本哈密瓜、紐西蘭的葡萄子、巴西的凍肉還要便宜得多,而味道口感則不相伯仲,得到團員們的肯定,並有業界朋友即時簽約量購,部分更是運往中亞歐及南亞市場。
可惜的是新疆在包裝、保鮮、冷凍鏈、食品加工、物流鏈、品牌推廣、銷售渠道等方面都有欠完善,因此價格低廉,十分可惜。筆者認為,香港同業可協助當地優化其不足,並發揮香港龐大的離岸貿易優勢(香港疫情前離岸貿易總額約1.3萬億美元,是GDP的近4倍),既能提升其營商能力,也為自己創造商機。
製造業方面,團員考察了兩家由深圳民營企業投資的電子科技廠,廠房由當地政府提供,有5年免租期,頭5年免稅,第二個5年稅率減半,亦有研發補貼、員工資助等一系列優惠。因為地理因素,當地的風力及太陽能等電力成本特別低,工資低廉,產品則是針對中亞歐市場。
政策、成本、市場三大因素,成為吸引外資外企的撒手鐧。香港大部分廠商,相信對此等情況了解有限。
新疆與香港相互間尚有許多互不了解的情況,新疆有着豐富多元的文化、特產、旅遊資源、投資設廠優惠條件,如同石中藴玉,以往或因為訊息、交通物流等因素一直未廣為人知。香港業界朋友應到新疆作更深入的了解,發掘商機,進一步推動兩地市場雙循環發展,哪怕是物流交通的成本較高,只要積極「動起來」,雙方多加交流了解發展潛力,隨着訂單愈簽愈大、通勤及物流需求增加,可以預計頻繁運輸的平均成本將相對降低。而從「群聚效應」的原理來看,需求增加亦可使航班及各種運輸模式次數隨着交易量上升而增長,均價成本自然下降,屆時成為一個正向增強的閉環。
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專業服務質素、知名度、人才及經驗儲備,足可靠香港優勢推動新疆產品開拓更大海內外市場,提升品牌、營銷方面的服務水平,增加新疆佳品的附加值,利疆利港。
優勢互補說好中國故事
香港的金融優勢是新疆企業可利用進行融資和併購活動的槓桿,香港的國際化環境及網絡也有助於疆企發掘更多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機遇。
新疆的企業、官員一直認識到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和國際化平台的重要性,不少展銷會、宣傳工作均借助香港這個跳板更進一步。
比如剛剛過去的7月底,新疆昌吉州人民政府代表團、各新疆企業家代表在港參與中國新疆昌吉天山北麓「美酒.美食.美景」宣傳推介會,天山北麓葡萄酒產業協會與香港酒業總商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圍繞產區宣傳、產品營銷、推廣宣傳及文化傳播等範疇加強合作,提升新疆葡萄酒的國際吸引力及知名度。
本年5月,新疆烏魯木齊—香港航班正式開通,是新疆首條直通香港無經停的客運航線。這條航線的開啟是基於出行需求上升,反映出香港市民對新疆大美風光的仰慕。人文交流是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更是社會穩定的定心丸,這對於旅客及居民都是一樣的。多「走出去」,企業將發現更廣闊的商機。
香港及新疆有很強的優勢互補性,香港有資金、人才、管理經驗、國際市場網絡,新疆則有大量具發展潛力的項目、土地礦產、面向中西南亞市場的地理優勢,疆港經過合作互補建立信任,雙方政府及企業也能更順暢地各取所需,以更小成本爭取更大利益,互通有無,共同促進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生改善,說好新疆故事、說好中國故事。
走一走,看一看,才能實際了解世界,香港是時候認識真正的新疆機遇了。
香港專業聯盟主席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當下非推動夜市經濟的時機 |
上一篇: | 平台經濟:各地經濟轉型的重要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