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9日
石硤尾大坑西邨將於明年清拆重建,近日一批主要為長者的居民發聲,要求政府原區安置,聲言拒絕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的暫時搬遷及重返重建後的新屋邨安排。當局和部分輿論指讓受影響的大坑西邨居民優先作原區安置,會拖慢正輪候公屋的市民編配單位,對他們不公平。惟筆者對此等輿論着實不敢苟同。
根據平民屋宇提出的方案,大坑西邨每戶居民可獲一筆過的租金津貼,讓他們先行租住私人樓宇,等待屋邨完成重建後遷回。如果以現時鄰近地區如深水埗的市值租金計算,平民屋宇提供的津貼應可應付約4至5年的租金開支。表面看來,這是一個不錯的安排,但事實上一切並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有意重返大坑西邨的居民通常都會在鄰近地區租住私人樓宇,但區內又是否有足夠的合適單位?舉例深水埗租金比較便宜的單位普遍位於沒有升降機的唐樓,一眾長者如何是好?如果是有升降機的單位,租金肯定不是一般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可應付。光靠手上的津貼,長者們真的可以在區內覓得合適的臨時居所?
更大的問題是,有業主根本不願意把物業租給受大坑西邨重建影響的居民。其實業主的想法很正常,受影響的居民手上只有一筆津貼,但大部分居民本身根本沒有收入,業主又怎會放心把物業租給沒有收入的租客?還有,一旦受影響的居民租了單位,理論上就會一直住到重建完成。那麼重建的時間又是否如政府預計般約五年?如果當中有任何阻滯,業主是不是要把單位勉強出租下去?要知道業主要把一個重建戶攆走,道德輿論的風險很大。這基本上便是減低了業主的彈性,在商言商,業主不願意冒險可以理解。
還有,重建戶手上的一筆租金津貼,基本上要應付遷出遷回的所有租金開支。如果未能如期完成,重建戶手上的錢豈不是不夠用?到時候他們便是叫天不應,叫地不聞。這種不確定性使重建戶或是私人業主都不知道應該如何訂立針對重建戶的租金合理水平。
對一眾年事已高,部分甚至屬殘疾人士的大坑西邨長者居民而言,讓他們留在熟悉的社區中安享晚年是相當重要的。既然依靠私人業主似乎未能讓長者們順利在區內安享晚年,政府實在應該積極提供協助,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原區安置的恩恤安排。
有人會認為這對公屋輪候冊上的市民不公平,但是筆者必須提出,如果當局能夠拿出一套比較嚴格的審批機制,讓真正有需要的長者和殘疾居民能夠在原區的公屋單位開展新生活,相信社會廣泛的輿論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重建後的大坑西邨絕對可以提供若干的公屋單位,滿足更多公屋申請人的需要。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原來政府在宣布清拆大坑西邨的計劃後,早已提出受重建影響的合資格居民可申請公屋,但居民卻似乎從來都沒有收過此等訊息,錯過了重建前獲配公屋單位的機會。可見政府其實已預料到這些居民需要公屋安置,讓他們在清拆前上樓,今天即使恩恤安置合資格的重建戶,也只是亡羊補牢。當局的立場顯然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筆者盼望政府能以最大的同理心,肯定大坑西邨重建戶,特別是獨居、雙老和殘疾居民的需要,盡快為合資格和有需要的重建戶作出安排。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今時唔同往日 |
上一篇: | 推進愛國教育 首要深化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