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9日
根據2021年3月人大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香港繼續提升四大傳統產業: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並且提升和發展四個新興產業: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科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一般認為,《十四五規劃綱要》為香港打造八大中心。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2年6月30日,趁着出席香港特別行區成立25周年慶典的機會,到香港科學園考察,期間他說:「國際上的競爭,比的是科技,國家的強盛根本也靠科技。」他深刻地指明創科對香港的重要性,並繼續指出:「除了傳統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既有基礎也有潛力,只有這樣,香港的發展才能更強、更高、更有內涵……你們還有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香港可以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珠聯璧合,相向而行,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前途不可限量。」
習近平談香港創科有兩個重點:一是國際創科中心,國際兩個字至為重要;二是與內地城市珠聯璧合,相向而行,意思是共同合作,一內一外,創造光芒。
政府今年6月份公布的文件指出,「新田科技城位於北部都會區的心臟地帶,毗鄰深圳皇崗和福田的創科區域,成為創科集群的樞紐,與深圳產生協同效應。」這個創新科技園區,提供300公頃創科用地,可容納700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相當於17個香港科學園,與深圳河對岸300公頃的深圳創新科技區相若。兩個加在一起成為600公頃的園區,珠聯璧合做到了,國際中心是重要的挑戰。
中央考量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關係、中歐關係,甚至中國和亞洲遠東國家的關係都十分緊張,或多或少有政治及貿易糾紛;香港正好是緩衝區域,長期以來的國際城市地位,可填補深圳作為內地城市的不足,因此香港新田科技城的國際性十分重要,我們必定要打造其國際性,故引進落戶的公司極有象徵意義,應該招攬世界各地的創科龍頭,以及年輕、中小型的創業者。
根據文件,有兩件事值得關注。一是政府會考慮「在法定規劃下提供彈性,容許多種用途,亦可以採用非傳統的批地方式」;二是政府急於求成,時間迫促,例如官方稱「首批未平整的創科用地預計可於2024年下半年提供,並預計於2026年完成平整」。
這兩點可以解讀為,因為時間緊迫,政府和私人土地持有人換地時間不足(一般起碼年半至兩年),新田科技城最便捷的推行方法,就是政府運用尚方寶劍,徵收所有土地,趕在明年下半年作土地平整,大後年以指定批地,給予內地的創科公司,完成版圖。這樣剝削了土地持有人的參與機會,未能利用市場,透過公私營合作模式推動發展。
另一點擔心是平整地盤後以指定方式特別批地,政府最容易引進內地龍頭科創公司到新田科技城,因為他們或多或少自覺有社會責任,支持香港創科中心。如此豈不是深圳創新科技區的翻版?怎樣能滿足「國際創科中心」的意願?
政府提速、提效自然是良政善治的一部分,但是要考慮個別實際情況,國際創科中心不可能一瞬間建立起來,政府應該擴大招商範圍,跑遍全世界,接觸創科大小微企,進入新田,建立真正的「國際創科中心」。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提升駐外辦為經貿文化辦 推動中外文藝交流 |
上一篇: | 反思東南亞「對沖」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