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
俄烏戰爭持續超過一年,已對印度外交政策造成深遠影響。本文綜合外交及智庫的分析,勾勒出印度外交政策的現狀。
自認地球南部一極
首先,印度前外長(2009年至2011年)及前駐中國及美國大使魯爾(Nirupama Rao)認為,自去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印度並不認同西方孤立俄國的做法。印度認同大部分「地球南部」(Global South,即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發展中地區,下稱球南)國家的關注,是選邊西方與中俄之間的地緣政治對抗,無助解決因全球不穩定而生的各種挑戰。球南國家應專注緩減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問題、引入更多高科技和資金,以及建造更優質基建、公共衞生設施和教育系統。
印度認為西方向俄國實施的制裁導致球南地區的生活成本和食物價格飛漲,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實質利益。印度有需要為球南國家發聲,捍衞多邊主義,與中俄和西方合作。而印度的主要本錢是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全球人口大國和最快速增長大型經濟體,該國可以於國際衝突之中推動對話和跨國經濟增長。印度視自己為球南地區內的「獨立一極」(independent pole)和領袖。
雖然有西方國家批評印度的獨立中立外交政策為「機會主義」,但印度也視西方國家具雙重標準和虛偽。西方一直尋求與專制威權國家合作和達成協議。例如,美國曾為了進口委內瑞拉石油而改善與其關係,歐洲也與阿拉伯國家簽訂能源協議。儘管如此,西方仍聲稱在捍衞民主人權。印度沒有聲稱自己是世界良知,而是只為自身利益服務,知道切斷與俄國關係有害自己。
軍售能源依賴俄國
印俄特殊關係已於上世紀冷戰時期形成。今天印度60%國防設備依賴俄國供應。印度石油有85%需要從外國入口。去年2月,俄國石油只佔印度總入口量的2%。但到去年11月,因為折扣優惠,俄國石油已佔印度總入口的23%。俄國已取代了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成為印度的最大石油供應國。
印度其實有戰略需要減低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這是因為中東石油國曾將石油武器化,例如在1998年,當巴基斯坦考慮進行核試以回應印度核試時,沙特卻向巴基斯坦承諾每年供應5萬桶石油以抵消來自印度的制裁。印度自此害怕一旦印巴戰爭爆發,中東會停止向印度供應石油。1999年,印巴在邊界發生衝突,沙特竟向巴基斯坦提供經補貼的石油。
印度自此多樣化石油來源。2001年,印度能源公司Oil and Natural Gas Corporation(ONGC)在俄國遠東油田投資17億美元來換取20%的股權。自該油田於2006年投產每日22萬桶以來,ONGC已從國際石油市場獲得可觀利潤。印度也擁有俄國能源公司Imperial Energy Corporation的100%股權,和俄北油田Vankorneft的26%股權,以及西伯利亞油田Taas-Yuryakh的29.9%股權。2019年,印俄啟動「海參崴-清奈能源走廊」(Vladivostok-Chennai Energy Corridor),正式將投資俄國內的油產更有系統引入印度。印度依賴俄國石油是不爭事實。
不選邊但仍需美國
印度也因與華保持關係,而不會選邊美國。印度一直要求俄國與中國保持距離,擔心孤立莫斯科會將俄國推向北京。俄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永久成員國,印度認為俄國的軍事實力可防止中美陷入新冷戰。印度認為俄國出兵烏克蘭與北約過度東擴有關,有理由相信美國想藉烏克蘭危機削弱俄國。
然而,印度也需要美國。美國是印度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貿易夥伴。兩國去年雙邊貨品貿易額超越1310億美元,貨品連服務貿易總額達1900億美元。美印於尖端科技領域如半導體和納米科技是緊密合作夥伴,也於太空研究及旅運、語音識別和數碼翻譯等領域有實質合作。
去年5月,印度總統莫迪和美國總統拜登宣布成立「美印基礎及新興科技倡議」(U.S.-India Initiative on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y),加強兩國於量子通訊、半導體、高性能電腦和商用太空領域的合作。今年1月,兩國的國家安全顧問同意成立「國防工業合作路線圖」(Defence Industrial Cooperation Roadmap),推動生產更佳飛機引擎、彈藥系統、海洋安全工具,以至情報、監視和偵測系統的計劃。
印美增強安全合作的原因是近年中印邊境持續衝突,使印度意識到有需要與美國合作才可應付來自北京的威脅。印美兩軍透過交換情報和共同在喜馬拉雅山高原軍演向北京發出清晰訊息。2008年至2020年間,美國向印度軍售量達200億美元。
多極世界中平衡中美
印度謀求在多極世界中取微妙平衡,只想維持、平衡與美與華的關係。一方面,印度參與了連同美國、日本和澳洲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對於印度來說,Quad可以平衡中國在印度洋地區、南亞和非洲日益增加的影響力,但Quad並非軍事聯盟;印度不會為了美國與中國衝突。即使中美在台海或南海等發生衝突,印度雖希望美國勝利,但不想被捲入其中。
另一方面,印度也參加了以中國為首的「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以及包括中、俄、巴西和南非的「金磚」(BRICS)多邊組織。今年9月印度將主持G20峰會,期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
中印貿易方面既合作且競爭。印度防止中國科企華為及中興向印度供應5G設備。2020年6月中印邊境衝突後,印度取消中國在印度建造鐵路及能源設施的合約。印度亦以國家安全理由禁用了中國軟件程式如TikTok。
可是,中國仍是印度的最大貨品貿易夥伴,中印商貿關係將繼續增長。2021年至2022年間,中印貿易額增加了8.4%至1360億美元。去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引發台海緊張,印度卻選擇於中美之間保持模棱兩可,印度重點其實只是去維持與台商貿投資關係。
總括而言,其實印度是憂慮若果過度靠向美國,中國會向印度採取更敵對政策,使中印邊界長期成為印度國安隱患。若果俄烏戰爭持續,印度憂慮俄國會更依賴中國而削弱俄印特殊關係,而使中國間接在南亞局勢中得益。這才是俄烏戰爭對印度外交政策的最主要影響。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應對人口結構變化 共建灣區流動人才庫 |
上一篇: | 捐獻器官 遺愛人間 賦予死亡新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