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
自從港府5月初公布區議會改革大計(官方稱為「完善地區治理方案」)以來,建制陣營總動員在街頭造勢,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牽頭的「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擺設多個街站收集市民簽名;兩大舵手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馬不停蹄為多個群體舉辦簡介會。據有份搞相關活動的知情中人透露,上述宣傳只是揭開序幕,好戲還在後頭。
接近一個月的街站攻勢暫告一段落,儘管當局尚未擬訂條例草案遞交立法會,但預計未來一周將會完成,立法會相關法例的小組委員會亦已準備好轉成法案委員會,從速審議法例,冀趕在七一前三讀通過;之後的工作便是為年底的區議會選舉催谷投票率。
多名建制中人向筆者表示,經過連日擺街站向市民講解新方案後,發現願意簽名力撐方案的街坊大多是建制陣營支持者,又或是老人家,年輕人佔比相對頗低。其中一名有份落區唱好改革的資深建制中人亦說,對比以往建制為大型政治事件動員,例如2020年支持《港區國安法》和2014年「反佔中」等,當時的公眾反應明顯較為踴躍。
建制派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諗計推高區選投票率。近日政圈傳出風聲,有關方面期望投票率不能太低,以確保整場選舉有一定公眾認受性。至於何謂「太低」,主流答案是勿低於兩成。一名擅打選戰的愛國人士分析,2019年受社會氣氛影響,同年11月區議會選舉出現逾七成的超高投票率難以作準。按照昔日區選投票率通常四成左右推算,假設民主派選民全部不投票,建制基本盤料有兩成,故這是「最低要求」。
為了炒熱選舉氣氛、繼而谷高投票率,據聞建制正醞釀不同版本。有政黨中人稱,以2021年立法會選舉為例,十大直選地區中以新界東南投票率最低(27.58%),原因之一是當區參選人全部名不見經傳,所以若要提升市民投票意欲,「有星味」的政治人物參選不可或缺,最快捷方法是找身兼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落場力爭連任。
筆者向幾名「雙料議員」打聽,他們皆證實聽過有關說法,至於最後是否如此安排,現階段言之過早。可以肯定的是,推高投票率已成為「硬指示」,不容推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圖書館都要愛國? |
上一篇: | 北韓發射「衞星」 加劇陣營對抗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