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9日

林順潮

應對新冠疫情的未來部署

世界衞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於本月5日向世界宣布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各界普遍作出樂觀解讀,但仔細研讀譚德塞的發言會發現,其實WHO對現在新冠疫情的發展依然表示擔憂,他明確指出,這不代表COVID-19不再構成「國際公共衞生威脅」(It is therefore with great hope that I declare COVID-19 over as a global health emergency. However, that does not mean COVID-19 is over as a global health threat),從WHO掌握的資料來看,新冠病毒每3分鐘就在全球奪去一條人命(Last week, COVID-19 claimed a life every three minutes – and that's just the deaths we know about)。

大疫不過三年 新冠趨風土化

而在3月22日,WHO把Omicron變異病毒株XBB.1.6定性為「受監測變異株」,並於4月17日定性升級為「需留意變異株」。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對新冠的分類和定義,「需留意變異」表明病毒已經產生顯著的基因變化,可能需要採取適當的公共衞生行動。該變異病毒株具有極高傳染力,從今年1月9日首次被發現至今,已經在超過33個國家或地區錄得病例,而它亦已在本港及周邊地區蔓延。有消息指出,現在本港每日感染新冠的個案應該在一萬宗左右。

面對本港疫情升溫,本月10日筆者在立法會就當局是否制定長期防疫機制進行口頭質詢,與醫管局局長盧寵茂和一眾議員討論了香港應如何應對已風土化、流感化後的新冠病毒對本港帶來的長期影響,如何防止變種病毒捲土重來,再次造成爆發式感染。本文繼續探討香港在全面復常道路上,如何有章有法地應對依然不斷變化並基本上不會離我們而去的新冠病毒。

從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至今,3年時間已經過去。在這期間,新冠病毒不斷變種,先後有Delta變異株和Omicron變異株及其後代譜系導致的全球大流行。目前WHO正在監測的變異株包括XBB.1.5、BA.2.75、BQ.1、CH.1.1、XBB、XBB.1.9.1、XBB.1.9.2、XBB.1.16和XBF。

總體來說,新冠病毒變異的趨勢是與其宿主、即人類共存。為達到「與人類共存」的目的,新冠病毒變種的趨勢是傳播能力愈來愈強,而毒性將愈來愈低。現在全球範圍內流行的優勢變異毒株(比如XBB.1.5等)的重症和死亡率,與2021及2022年的優勢毒株相比偏低。以XBB.1.5為例,最初發現時有學者將其以挪威海怪Kraken命名,以形容它的高速傳播力、高感染速率和接近完美的免疫逃脫能力;擔心其對重症及高危人群的防疫造成嚴峻挑戰。

然而,各國很快發現XBB.1.5的毒性並不如大家最初想像那麼可怕,其高傳播力和低致病性甚至可幫助社區形成群體免疫保護力,變相降低了疫情的嚴重程度。在防疫策略上,有意見認為或可利用XBB.1.5自然感染形成的免疫保護力來渡過新一波的疫情,這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而WHO於今年4月17日發布對XBB.1.16的初步風險評估指出,與XBB.1.5相比,XBB.1.16對全球帶來的風險更低;且未有證據顯示XBB.1.16相對於XBB.1.5和其他當前流行的Omicron後代譜系具有額外的公共衞生風險。

因此,新冠雖有死灰復燃之勢,廣大市民不用過於擔心。需要指出的是,本港感染個案近日持續上升,除因為變種病毒傳播能力很高之外,本港全體免疫能力降低也是其中一個因素。我們距離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的上一個感染高峰已經有將近半年的時間,而通過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的抗體在3個月至6個月後會降到最低。預計未來一個月是本港防疫的關鍵時期,而防疫的重點應該是提升本港市民的免疫力和針對病毒風土化、流感化的趨勢,建立長期應對新冠的防治機制。

疫苗接種恒常化值得考慮

基於新冠病毒將長期存在的結論,特區政府應考慮設立長期防疫機制,應對新冠對本港民生和經濟的長期影響。當局應投入人手監察在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包括其傳播力、毒性和傳播區域等,同時監察本港優勢毒株的品種、傳播力、毒性等。對此,筆者很高興得知,特區政府設立的衞生防護中心會繼續監察新冠的本地情況,包括監測重症和死亡個案數字,以及各項監測數據,以評估新冠病毒對社區構成的公共衞生風險。據悉,特區政府會將有關數據經每周出版的「新冠及流感速遞」發放,並定期向WHO報告。

因應本地醫療系統的防治能力、整體社會的應對能力大幅提升,政府已於過去數個月大幅度放寬疫情防控措施,以至在近月撤銷絕大部分措施。特區政府應該密切監察疫情的發展,及時調整防疫措施。在5月10日立法會的發言中,盧寵茂指出,本港現階段的防疫思路是建立新常態系統,按一般上呼吸道疾病方式管理新冠,防疫措施亦以保護高危群組為重點。對此筆者非常贊同。

但同時本港醫療系統或需對疫情重來、重症個案增加做好準備。香港經歷了去年的第五波疫情之後,特區政府、醫管局同本港的公立醫院已就如何應對疫情高峰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現階段政策的重心應該是如何有效整合有限的資源醫治重症病例。對此,盧寵茂表示政府已經制定有效的應變方案,因應疫情而啟動不同階段的病床調動計劃、為合適的病人處方新冠口服藥物等;政府亦採購及備存足夠的新冠口服藥物,並按實際需要,適時調整私家醫生每次經政府設立的網上平台可要求的療程數量,以應付新冠病毒流行的變化情況。

對於是否應把新冠疫苗恒常化的問題,筆者認為值得考慮。新冠病毒同一般流感雖然是兩種病毒,但有很多相似性,比如高傳染性。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比流感病毒更高,而可能導致重症和死亡的機率也更高。既然打流感針已經恒常化,新冠疫苗接種恒常化或許也值得考慮。特區政府為香港市民提供的復必泰和科興疫苗對預防新冠的傳播、降低重症和死亡率都產生積極成效。根據盧局長的答覆,現時香港等同已接種最少3劑新冠疫苗的比例已達到95%。

中西醫並進提高治療效益

當局應繼續鼓勵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根據最新的安排,從4月20日起,除優先組別外,大部分市民需要自費到私營市場接種加強針。而優先組別則可繼續免費接種,即年屆50歲或以上的長者、有長期病患的成年人、免疫力弱的人士、孕婦及醫護人員,於接種上一劑疫苗或感染新冠超過6個月後,在今年內免費接種額外的加強針。額外加強針覆蓋了絕對多數「高危人群」,針對這些人群的免費加強針計劃應該繼續下去。

最後,本港應研究優化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的治療機制,包括如何有效分流重症病人和對所有感染者提供更加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方案。

現時醫管局批准公立醫院、指定診所、安老院舍及遠程醫療等途徑,為合適的病人處方兩款新冠口服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及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但正如楊永傑議員早前指出,本港未有引入內地研發的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治療藥物注射液及阿茲夫定片口服藥,而該等新藥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並獲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批准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且價格遠低於美國研發的藥物。據當局當時的答覆,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尚未收到有關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藥劑製品註冊申請;亦未收到阿茲夫定的藥劑製品註冊或臨床試驗證明書的申請。筆者希望相關事宜提上日程,以豐富本港新冠治療藥物的多元性和增加其可負擔性。

中西醫結合診療是此次中國取得抗疫勝利的亮點。猶記得去年初第五波疫情最嚴重的時期,筆者同研究團隊入駐一間爆疫的老人院,為院友帶去「三藥三方」中的金花清感顆粒。結果75名有服用金花清感顆粒者的院友中,雖然有69人確診,但全部沒有出現重症或死亡,也沒有發現不良反應或其他併發症。我們的研究還發現,服食金花清感顆粒後,確診患者減少了喉嚨痛、吞嚥困難等情況,胃口有改善,也加快退燒。金花清感顆粒還有效改善長者肌肉痛及倦怠乏力等問題,長者活動顯著增加。

漸變流感毋須過分擔心

總結而言,筆者認為在重症方面,以西醫為主,同時結合中醫治療可顯著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而對於輕症和普通型患者,中醫藥治療效果良好。內地在疫情早期便把中藥應用於治療新冠病毒的患者,其中「三藥三方」均屬通過國家藥監局批准使用的中成藥,內地以至一些國際研究顯示其能有效治療新冠病情。「三藥三方」中的金花清感顆粒和連花清瘟膠囊藥性溫和,均可口服,為非處方藥,並已在本港獲得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的註冊,本港居民購買和服用都非常方便。

新冠病毒已經風土化,並逐漸變成季節性流感的一種。其毒性總體而言在不斷降低,未來出現新毒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廣大市民除應該積極接種加強針和在人多的地方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之外,毋須過於擔心。筆者相信特區政府在科學為本、精準抗疫、風險可控、便民利民的精神指引下,可以按照最新疫情發展和科學數據分析,制定以最低成本達致最大效益的抗疫策略,在保障巿民生命健康與恢復本港經濟、生活復常之間取得平衡。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