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2日

社評 社評

拜登缺席查理斯加冕 英美關係確「特殊」

耆壽九十六歲的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去年九月駕崩,繼位的查理斯三世定於今年五月六日加冕,時間相隔大半年,為的是讓哀悼情緒沉澱下來,繼而以歡樂氣氛迎接新一代君主。加冕禮將於當天在倫敦西敏寺舉行,接着查理斯三世與皇后卡米拉乘坐馬車巡遊,再在白金漢宮露台與公眾見面。英皇加冕禮邀請二千多名賓客出席,包括各國政要和皇室成員。

冠蓋雲集的重量級賓客名單當中,卻有一位缺席者引起注意,英國個別政客甚至斥之為「怠慢」,他就是美國總統拜登。白宮表示,拜登曾獲邀請,但他婉拒了,交託其妻子、第一夫人吉爾代表出席,沒有具體解釋缺席原因。耐人尋味的是,拜登不久前才高調訪問北愛爾蘭(英國屬土)和南面的愛爾蘭共和國,逗留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期間與英國首相辛偉誠會晤。美國與英國之間一直締結着世所罕見的「特殊關係」,可是拜登寧願訪問北愛和南愛,也不願前往倫敦參加英皇加冕禮,令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懷疑兩國情誼生變。

要解開拜登缺席英皇加冕禮之謎,必須從兩方面入手,其一是美國二百多年來的傳統,其二是拜登的個人背景。美國和英國的關係沒有絲毫轉變,只是此事反而顯得兩國關係確實非常「特殊」。

首先重溫歷史,美國曾是英國殖民地,經過十八世紀一場革命戰爭才獨立建國。獨立後的美國與英國處於敵對狀態,為了顯示不再向前宗主國臣服,美國總統拒絕出席英國君主的加冕禮,譬如維多利亞女皇於一八三八年登基,時任美國總統的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就沒有現身祝賀。蕭規曹隨,缺席成為慣例,伊利沙伯二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九五三年登基,即使當時的美國已是英國密不可分的盟友,肩並肩擊敗納粹德軍,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還是按傳統不動如山,僅派代表出席英女皇加冕禮。

拜登寧去愛爾蘭,不去英格蘭,歸根究柢跟他的家族血緣有關,他是在美國出生、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裔人士,並且以此為榮。訪問北愛和南愛對於拜登來說意義重大,因為今年正值《貝爾法斯特協議》簽訂二十五周年,這是一九九八年幾經艱辛才得以達成的和平協議,結束長達三十年的流血衝突,締約方包括英國政府、愛爾蘭共和國政府、北愛爾蘭八個政黨或團體,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居中斡旋。

北愛問題(The Troubles)錯綜複雜,涉及宗教矛盾,天主教徒與基督教徒幾百年來互相傾軋(源於英皇亨利八世為了離婚而跟羅馬教廷鬧翻割裂),又涉及愛爾蘭共和國於一九二二年宣布獨立,北面六郡仍歸英國所有,然而不少北愛人士希望與愛爾蘭共和國統一,於是暴力抗爭不斷,及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愈演愈烈。一九七九年,北愛共和軍(IRA)發動恐怖襲擊炸死蒙巴頓伯爵(1st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他是查理斯三世的「名譽祖父」,可見情況多麼糟糕。血腥恐襲惹起英國軍警無情鎮壓,暴力衍生更多暴力。《貝爾法斯特協議》好不容易簽訂了,換來相對和平,不過近年卻復見零星衝突事件,拜登閃訪愛爾蘭,為的是盡一己之力確保和平協議繼續生效,希望促使北愛議會正常運作。與此同時,今趟行程也是拜登的尋根之旅,他在愛爾蘭故鄉高呼「我回家了」,不斷跟遠房親戚開心拍照留念。

身為愛爾蘭裔天主教徒,拜登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反英情意結」,因為他的愛爾蘭祖先是由於逃避英格蘭苛政導致饑荒而移民美國。據說,拜登的已故母親生前極度討厭英格蘭,她一度前往英格蘭入住一間酒店,當得知英女皇曾經在酒店住過,便寧願睡在地板上也不願冒險睡在床上,唯恐該床沾染皇家氣息。儘管如此,拜登還是在去年出席了英女皇國葬。

美國與英國的關係正是這麼的千絲萬縷,本周末查理斯三世的加冕禮少了一個拜登,蘊含着幾許愛恨交纏。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