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8日
今年2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表示,高質量發展有助推動香港未來的成功。香港工業設計師在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扮演怎樣的角色?我希望以「為未來而設計」(Design for Future)為題,拋磚引玉,談談香港工業設計往何處去。
我們必須綜合「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和「未來導向思維」(future thinking)兩種思維模式為未來而設計。設計思維於1990年代經世界知名的設計公司IDEO廣泛推廣,各行各業現已廣泛應用。設計思維的核心是以人為中心的解決問題方法,着重了解用戶或客戶的需求和渴望,通過一個結構化的共情、定義、構思、原型製造和測試的過程,以開發創造性和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來應對複雜的問題。
然而,現今世界正急速變化。設計師的分工一方面走向細化和專精化;同時,設計師面對大環境的變化,既要思考全球供應鏈不穩定下的生產模式,又要考慮到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對工業設計師來說,未來導向的思維方式極為重要。
未來導向思維是通過建立對未來世界的認識,了解社會、經濟、地緣政治、技術、環境等領域趨勢。設計師需要從各種來源收集大量訊息,對未來的發展作出判斷,從而構思戰略建議。設計思維和未來導向思維兩者互補。當設計師預測出一個可能的未來,便運用設計思維去解決問題。
據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東京大學及日本政府養老基金聯合出版的「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投資的演化、社會5.0的實現及永續發展目標的成果」研究報告,全球發展的四大趨勢是數碼轉型、社會經濟結構變化、全球環境問題和思潮轉變。工業設計師應把握機遇,放眼未來。
從傳統的數碼設備到物聯網,從軟件到硬件,數碼科技長足發展,百家爭鳴。然而,科技產品如何解決使用者的問題,真正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仍有待探索。工業設計師秉持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既提升科技產品的用戶體驗,又降低人機互動的成本,有助提升企業競爭力。
與此同時,各國的社會經濟結構正在變化,發達國家出生率下降,走向老齡化社會,不難想像獨居長者現象更為普遍。社會對提升長者生活素質和自理能力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殷切。工業設計師可以從包容性設計(inclusive design)角度出發,有意識地考慮到不同能力人士的多樣性,針對老人需要設計產品,如配合用戶年齡增長而可作調整的家具等。
再者,氣候變化、海樣塑膠廢品和生物多樣性等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需攜手合作實踐聯合國制定的永續發展目標,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工業設計師應跳出個別產品層次,以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角度思考,從設計的源頭減少浪費,智慧規劃產品的關閉迴圈循環,鼓勵重複使用、升級再用或回收產品。
第四,在2025年半數的消費者是「千禧世代」,他們不但重視產品的功能,更重視品牌的體驗、生活品質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故此,工業設計師應當了解未來消費者追求的價值,並以產品說故事,協助品牌彰顯價值取向,打動新一代的消費者。
香港工業設計師應把握上述的四大全球趨勢,順勢前行,為未來而設計,實實在在地以產品解決問題,以期追求更好的未來。
一百位工業設計師,對未來就有一百種想像,帶來一百個解決方案。香港工業設計師協會承蒙創意香港贊助,自2021年舉辦ReMIX品牌與設計師配對計劃,為本地優質品牌配對合適的設計團隊,將創意動力注入香港品牌,引領本地產品的高質量發展。ReMIX聯乘產品展覽將於2023年5月18至29日假荃灣D.Park舉行,展出逾二十件創意產品,包括主人寵物共融傢俬、創意互動飾物和一站式電子產品充電方案等。
香港工業設計師協會主席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煉成化石 |
上一篇: | 從香港到大灣區 醫管局如何更好服務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