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21日

黃伯農

英國積極支援烏克蘭戰爭的原因

自去年2月俄烏戰事爆發以來,英國一直積極支援烏克蘭抵抗俄羅斯。雖然英國未有派遣軍隊到烏克蘭正式參戰,但英國對烏克蘭戰事投入的資金總量,是繼美國後第二大投入國,成為了俄烏戰事的歐洲領導者。

為什麼英國會如此積極支援烏克蘭?本文綜合英國國內學者和智庫的分析,提出於俄烏戰事加強傳統「英美特殊關係」的背景底下,英國也在加強自己在歐洲安全所扮演的角色。

縱使英國已因脫歐而蒙受經濟損失,該國仍視自己為歐洲安全的領導者。

加強英美特殊關係

英國政府資料顯示,2022年英國向烏克蘭提供共值23億英鎊的軍事援助,是繼美國後第二多,也承諾今年將維持這水平。人道援助方面,英國已向烏克蘭承諾提供2.2億英鎊的人道援助。這包括捐助聯合國的1.09億英鎊、捐助紅十字會的3300萬英鎊、捐助非政府組織的5000萬英鎊、和840萬英鎊的實物援助。

英國政府估計,俄烏戰事導致1760萬人需要人道救援,英國人道介入能惠及其中的1340萬人。與此同時,英國對俄羅斯所實施的制裁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估計有1300名俄國個人和130個俄國實體被英國政府制裁。

以上數據反映英國積極支援烏克蘭不單是保守黨政府的政策,也具民意基礎才能得到順利實施。

俄烏戰事也加強了英美之間的軍事、安全和情報合作,強化了「英美特殊關係」。

自去年2月底戰事爆發以來,英美兩國便緊密合作支援烏克蘭抵抗俄軍。去年5月,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J. Austin III)公開說俄烏戰爭使美英關係「強大和更有活動」(strong and even more viable),也說「美英與烏克蘭軍隊和人民堅定地站在一起」(The 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 stand firmly in solidarity with Ukraine's armed forces and its people).

無論是前首相約翰遜、卓慧思或現任首相辛偉誠,英美一直共同推動國際行動去支持烏克蘭,目標是使烏方能戰勝俄國和達到持久和平。英美有共識和平的前設是先要讓烏克蘭戰勝。

保守黨政府大力挺烏的現象使英國外交智庫British Foreign Policy Group感到驚訝。近年來,英國於不同對內外政治問題上未能達成共識。統治精英的看法很難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但俄烏戰爭成罕見例外。

在英格蘭,烏克蘭國旗隨處飄揚,民眾估計共捐出4億英鎊予烏克蘭慈善團體、收容超過25萬烏克蘭難民。有民調發現,英國民眾普遍沒有將生活成本上升的問題歸咎於俄烏戰爭。

自覺具道德聖戰意義

有英國智庫和學者認為,這跟英國人傳統視自己國家為「道德領袖」有深層關係。英國冷戰時期和之後的一些發展可給我們一些線索。

冷戰時,英國已視蘇聯為首要敵人和安全威脅。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冷戰結束以來,英國積極參與介入在科索沃(1999年)、塞拉利昂(2000至2002年)、伊拉克(2003至2009年)、阿富汗(2003至2022年)、利比亞(2011年)和敍利亞(2014至今)等的境外衝突。

即使英國國內多有爭論,但最終兩個輿論敍述脫穎而出:(1)拯救世界,(2)投射英國國力──使英國的介入程度比歐洲夥伴更積極和突出。而每次都跟捍衞「規則為本國際秩序」(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的自由主義外交政策敍述有密切關係,這敍述相信外交政策的基礎不是利益,而是價值觀。英國介入國際衝突實有「道德聖戰」的意義,也成為跨政黨共識。

2014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之後,英國便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

2015年,英國啟動「軌道行動」(Operation Orbital),正式向烏軍提供「非致命」(non-lethal)軍事支援,和協助訓練烏軍。2016年3月,英烏安全和防務關係被規範化,兩國簽訂備忘錄,同意往後15年內加強防務合作。2020年10月,烏國總統澤連斯基訪問英國,兩國正式簽訂包括防務合作的《政治、自由貿易和戰略夥伴協議》(Political, Free Trade and Strateg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2018年3月,英格蘭城市索爾茲伯里(Salisbury)發生前俄國軍官及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被懷疑是俄國特工以神經毒氣諾維喬克(novichok)毒殺的事件,使英國人加深對俄國是安全威脅的看法。

2021年約翰遜政府便正式將俄國界定為「最嚴重的直接威脅」(most acute direct threat)。

去年2月以來,英國已單方面向烏克蘭提供多種武器,包括反坦克導彈、大炮、專用彈藥、長程火箭發射系統、防空武器系統和裝甲戰車。今年1月,英國是全球首個國家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

有英國學者認為,即使英國對俄烏戰事的介入主要透過北約,但她與美國的協調最為緊密。英國也利用她在聯合國安理會和「七大工業國」(G7)的外交位置去支援介入烏克蘭戰爭。即使英國已脫歐及不能影響歐盟對俄烏戰事的政策,英國的對俄烏政策都比歐盟、德國和法國等來得清晰。有英國學者便認為俄烏戰爭已突顯出英國為歐洲安全捍衞者和先鋒領袖的角色。

堅持戰勝成潛在風險

英國近年愈來愈積極參與俄烏戰事的勢態與其脫歐的動態並不互相排斥。因為脫歐已使英國更需要依賴美國經濟,英國的安全及外交政策便需與美國更加看齊。英國作為美國在歐洲邊陲地帶的「支軸」(pivot)和北約在歐洲安全的先鋒,便合乎這地緣政治變局的需要。

也因為這原因,英國對俄烏戰爭的風險便是當美國內部正在商討如何調整對俄烏政策時,英國卻堅持讓烏克蘭戰勝和將俄烏邊界推回2014年前,這種戰略目標容易變得不切實際,甚至岌岌可危。如果不合宜處理及適時調整,可能傷害英國政府在國內的合法性及國際聲譽。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