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14日

社評 社評

香港融入大灣區 遇事通報宜透明

港人在內地不幸遇上交通意外時有所聞,不過特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駐粵辦)秘而不宣卻是罕見。剛過去的清明節及復活節期間,福建發生一宗奪命車禍,數名持香港證件的人士死亡,男性親人司機涉及危險駕駛被拘留,駐粵辦沒有像往常那樣主動交代事故,僅在傳媒查詢之時才予以證實,消極行為惹來詬病。

除此之外,入境處於四月初獲悉一宗在雲南省香格里拉市的交通意外個案,一輛由內地居民駕駛的私家車失事,導致兩名香港居民受傷及兩名內地居民死亡。駐粵辦獲悉事件後派員前赴當地,為遇事港人及家屬提供協助,然而同樣沒有主動對外公布相關狀況。

但凡牽涉港人在內地遇上嚴重事故,港府過往的慣常做法是開誠布公披露,為什麼這次對於福建和雲南的車禍竟然明知卻默然?駐粵辦發言人表示,就對外提供港人求助個案的資訊,要考慮個案性質、家屬意願及個人私隱等因素,重申會積極跟進每宗港人在內地的求助個案。按照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的講法,工聯會不時收到內地港人求助,內地當局已通知該兩宗交通意外個案,駐粵辦及入境處亦有提供協助,惟家屬希望低調處理,所以沒有公布。儘管如此,黃國認為每當涉及重大意外,當局應在尊重家屬意見、適當保護私隱的前提下講述意外成因,以起警示作用。黃國又指特區政府對內地港人支援不足,建議擴大駐粵辦的服務範圍,例如教育、醫療、買樓等問題,接受處理相關投訴及糾紛。

主動公布事故與保護個人私隱沒有必然矛盾,兩者之間不難取得妥善平衡,大家希望知道的只是內地存在着什麼風險與陷阱,毋須過問遇事者姓甚名誰。正如黃國所言,「港車北上」計劃即將推出,日後愈來愈多港人前往內地自駕遊,可是兩地路況及交通規則不同,即使在香港有駕駛經驗,不代表能夠應付內地交通,駐粵辦公布意外成因除了基於知情權之外,亦可提醒港人北上小心駕駛。

疫後通關使得穿梭中港人流暢旺,入境處數據顯示,清明節至復活節期間,約一百三十五萬人次的香港居民經不同陸路口岸出境,其中最多人經羅湖北上,約三十六萬人次。北上港人絡繹於途,自然不排除飛來橫禍,駐粵辦的通報機制若然透明化,有助於港人趨吉避凶。

為國民或市民發放警示乃全球普遍的官方行為,日本駐港總領事館昨天(十三日)就提醒在港國民注意財物安全,原因是香港偷竊罪案增加,領事館獲悉多宗日本人在港損失財物的事故,其中一名受害者在尖沙咀被從後接近的車上匪徒搶去手袋。

香港融入大灣區乃勢所必然,從政府層面看,本屆特區政府施政的其中一個重點是,對接國家戰略,增強發展動能,更因此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行政長官擔任組長,其工作包括就香港對接大灣區建設制定策略方案,積極推進發展協作,以及進一步打通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

從市民層面上看,有源源不斷的港人北上,或探親祭祖,或尋找商機,乃至定居內地,疫情後還興起逆向代購(即港人從深圳購買外賣等生活物品),兩地關係日漸密切融合,愈來愈多港人在內地工作和生活,難免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特區政府駐內地機構應擴大服務範圍,接受處理投訴及糾紛,提供協助之餘,也該就着各種隱患發放適切的警示,好讓港人知所進退。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愈發緊密,是眾所樂見之事,然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港人頻繁北上,交通意外之類的不幸環節總有機會發生,通報機制透明化,可望把損害盡量減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