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3日
所謂「霸權」,就是指一個國家對其他國家的支配,這種支配通常在思想層面以合法規範的方式出現。屬於霸權的那組特定思想享有主導地位,一般被視作是理所當然的。當霸權強大時,甚至還會抑制其他思想的出現或傳播。一般人會在軍事或政治的範疇裏理解霸權,殊不知有另一種較為「軟性」的霸權無處不在,日日影響着我們的生活。
筆者所指的就是在經濟和金融方面的美元霸權。除了作為美國自身的貨幣,美元也擔當着世界儲備貨幣的角色,而全球化的金融市場體系更促成了美元稱霸這個現象。美元霸權為美國帶來了很多經濟利益,但同時也給其他國家的經濟造成各式各樣的負面影響。實際上,美元霸權是美國維持全球政治、軍事霸權的重要基礎,讓美國可以把全球財富玩弄於股掌之間。
很多學者已經看到了美元霸權這個現象。在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後,美國一方獨大。在美國經濟支配世界的背後,美元不但變成全球的主導貨幣,而且成為了影響世界宏觀經濟的最大單一變數。
美元的「自生」與「自在」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看看世界經濟的現況,又會發現美元霸權並不是理所當然的,當中更存在着兩個關鍵的不對稱性。第一個不對稱性就是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使用規模,遠遠超過了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裏的相應規模。第二,雖然至今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美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相對有限,因此美元對其他國家發展的相關性也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持美元單一獨大。
那麼,在這種不對稱和不匹配的情況下,美元又怎麼能夠稱霸呢?原來,由於美國經濟受全球製造業周期的影響相對較小,而且美國經濟也向來是以服務行業為主導的,結果美元不但在全球製造業疲弱的情況下能「獨善其身」,而且因為美元不是那些製造業疲弱國家的貨幣而變得愈來愈強。這些國際經濟的結構性因素就好像給美元打了「免疫針」,不但全球製造業的負面周期對美元沒有什麼影響,反而產生了一種「自生」、「自在」的能力,即使美元在全球經濟裏的規模不大,美國經濟對全球發展的影響也相對有限的情況下,也能持續實現美元的霸權。
美元的「自生」、「自在」機制相當強大,目前的全球經濟危機似乎對它也沒有什麼影響。跟過去一樣,美元依然飾演着世界主要宏觀經濟變數的角色。正因為美國跟世界製造業的關係並不十分密切,全球貿易和增長的放緩反而對美元的影響相當有限,使得美元的表現優於那些直接受到生產和貿易放慢影響國家的貨幣,強化了美元的原始強勢,一枝獨秀。結果,這看似不合理的不對稱性反而促成了美元霸權。在全球生產、美國生產、世界貿易和商品價格都下降,甚至美國經濟在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在降低時,美元反而升值了。
那麼美元霸權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呢?雖然世界經濟是多元化的,但美元在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中享有支配性的霸權地位。在全球外滙儲備的總額中,美元佔去大概百分之六十左右。美元除了在國際貿易的發票方面處於主導地位,也是國際銀行業最主要的貨幣,大約百分之六十的國際和外幣負債和債權都是以美元計價的。與此同時,美元在全球支付貨幣的範疇裏也佔有主導地位,控制着大約百分之四十的份額;而美元在外滙交易裏所佔的份額就更大一些,達到約百分之四十四。
很多國家不願意被美元霸權支配,想打破這個困局,但都沒有成功。在疫情之前,中國的崛起為人民幣打破美元霸權提供了有利條件。以石油為例,美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跟主要產油國達成協議,把美元和原油貿易掛鈎,美元成為國際原油計價和結算的貨幣,形成「石油美元體系」。然而,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合作,開展油氣貿易人民幣結算。另外,上海合作組織旗下的跨境人民幣服務中心也已經成立,並開始進行人民幣跨境結算。這個人民幣打破美元霸權的趨勢,正好解釋了為何美國如此憎恨和針對不斷崛起的中國。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