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22日

胡恩威

明日大嶼不是普通填海工程

「明日大嶼」提出的填海工程是香港從來沒有做過的龐大工程。它和「機場第三跑道工程」(三跑)不一樣,三跑是一條跑道,但明日大嶼是一個人工島,預計可容納110萬人居住的人工島是非常龐大的工程。所以進行「明日大嶼」前,必須要解答以下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不大力發展大嶼山原有土地?第二,為什麼不用傳統的方法填海?什麼是香港傳統的填海方法?就是沿着海岸線填海,這和在海中心水流之下填海,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工程。

發展局推出的研究及諮詢,整份研究報告來來去去就是那幾家英美顧問工程公司。所以他們總是會朝着「進行工程比放棄工程更有利益」的方向去做研究。這個研究本身已經有前設性的利益問題,怎樣去理解這份研究,本身已經是一個問題。

這樣巨大的工程,政府預算造價5800億元。先不要說花這筆錢,香港有沒有這個儲備和能力,而是這樣一個超級大型工程對整個大灣區的發展是需要有論證的,不可以貿然上馬。必須要經過「國家級」的核實才去進行,而不是由幾家英美公司所主導下便去推動。

民間團體綠色和平和本土研究社所做的一份研究,指出這種人工島填海工程帶來的風險是非常值得參考。發展局應該和這些民間團體進行對話和交流,而不應該用一些攻擊性的說話,例如說團體研究「危言聳聽」。其實政府的立論也非常薄弱,例如香港是否應該先把現有的棕地,例如在大嶼山和新界北區好好發展,並應該構思新的土地發展模式,而不是貿貿然就去做。

還有一個問題︰有什麼新的先進科技來填海造地?當全球暖化、水位上升,用人工島填海模式,能否真的製造一個可居住的環境?也是一個疑問。另外,把人遷移到人工島居住,需要大興土木,興建交通運輸、配套設施等基建工程,其實只是讓工程師和建築公司有更多工程可做。工程出現的後果由誰負責?因為明日大嶼若果成了爛尾工程,香港是需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這些風險評估似乎並沒有在政府諮詢文件裏面看到,只是一味唱好,要填海、要造地。這種一面倒唱好,一面倒只有利沒有弊的諮詢,其實是不健康的。

做任何工程都有風險,而且風險成本必須要計算在內,否則便會像香港其他超支工程一樣,西九文化區超支一倍,由2008年立法會撥款216億元,到現在需要接近450億元,這是極度不符合公共工程管理的邏輯。要避免超支,必須先要做好科技研究,研究是否有更先進的填海方法,符合經濟效益、安全標準,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

另外一個考慮︰政府是否應該從高密度建築方面着手,提高地積比率(樓宇准許發展的總建築面積與地盤面積的比例),讓樓宇層數可以起得更高。又或者和市民商討如何好好利用郊野公園的邊陲地帶,騰出土地。因為現在香港只使用了25%的土地發展,其實只要開發1%至2%的土地,便可成為新的土地資源。再者市區重建局在油尖旺、深水埗等舊區重建項目的時候,是否應該引入高密度發展模式?製造更多居住空間、生活空間和發展空間,在舊區裏開拓新的空間資源。

香港現在需要的空間,土地問題其實是空間規劃問題,例如很多舊工廠區,如何活化?製造更多空間容納更多人?觀塘是一個好例子,假設可以把觀塘工廠大廈改建為居住空間,便會創造一個「可步行性社區」(Walkability Community),低收入人士便不需舟車勞頓,坐交通工具到另一區出勤,在本區內步行上班已經可以節省車費和時間。

文創產業和創科產業需要的是社區。目前大埔的香港科學園被豪宅包圍,根本上很難營造一個創科社區,就是因為創科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力資源。若果創科社區周邊只有豪宅,令中低收入人士不能搬近創科社區,提供人力發展產業。

1998年啟德機場搬離九龍城的好處,就是讓城市空間可以興建更高的住宅,不需要受高度限制。但似乎香港政府沒有考慮空間問題,如何提升地積比率來增加空間?而舊區重建的模式,發展商不應該只是發展兩萬元一呎的豪宅,應該有一個組合式的發展,協助政府興建公屋和居屋等。在建屋上才可做到「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的效果。

明日大嶼背後的動機若果是創造土地資源和居住空間,那麼政府目前的研究是過於粗疏。短時間內研究完畢便作出這個結論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新加坡有這樣龐大的工程,前期策劃和研究,通常都超過十年時間。香港政府這樣倉卒上馬其實是非常不合理,而且又墮入那個情緒勒索的圈套,就是「你不支持明日大嶼,就等於不支持香港長遠發展」這種情緒勒索歪理。其實政府應該要拿出技術理論、拿出環評資料、拿出科學數據來說服香港人,明日大嶼才有可行的明日。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