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21日

丁穎茵 文化論政

活出生命的尊嚴與豐盛:再思創意銀髮

根據統計處近期公布人口數據,2022年中65歲或以上的長者佔本港人口20.9%,約共152萬人;按預計至2037年,長者人口百分比將增至31.2%,即每3人即有1名長者。有見及此,不少社福機構在籌劃長者服務計劃以及相關設施以外,也試圖與藝術家合作透過創意活動與展演豐富長者的生活。

「藝術」令長者感到幸福嗎﹖

這十多年來,不少長者藝術計劃如:全人藝動跟東華三院合作的「下一站,銀光閃閃」、一鋪清唱策劃的「賽馬會耆樂唱一鋪」、不加鎖舞踊館設計的「身體年輪研習計劃」等,均從不同的藝術形式與媒介入手,鼓勵銀髮族投入其中發揮創意想像。策劃的藝術家相信創意想像促使參與者發掘日常一事一物意想不到的聯繫,得以重新驚艷於身邊物事、重新發現自身經驗的可貴。不過,長者與藝術結緣並不僅限於此。他們也多參加社福機構慣常舉辦的季度課程,培養出金曲歌唱、排排舞、水彩畫、手工勞作等五花八門的興趣。由藝術團體籌劃的創意活動與社福界編排的興趣班有何不同?究竟藝術給長者帶來了什麼?

「創意銀髮」催動熟齡大腦的潛能

2021年,美國博物館聯盟總結業界發展長者藝術計劃數十年的經驗,指出「創意銀髮」(Creative Aging)遠不止於學懂唱幾句歌劇、又或製作黏土小蛋糕。創意銀髮關乎長者教學理論與實踐,旨在以富有想像力與創意啟發的藝術活動,令長者生活得更積極、更有動力,並以其創造力持續參與社會。據此理念而發展的藝術計劃試圖打破「老年」的迷思,鼓勵參與者面對歲月帶走的舊東西,同時發現歲月帶來的新禮物,因而活得更長久、更健康,也更能展現生命的尊嚴。

值得留意的是,過去社會慣於將年齡增長等同於一連串身體機能以至智力的衰退。但自1970年代以來,高齡學的研究早已表明衰退來自身體機能的問題,而非年齡增長的必然結果。學者看到不少長者伴隨着人生經驗的累積,並非只有衰退,也隱藏着未可知的潛能,因而發展出「成功長者」(Successful Aging)、「活躍高齡」(Active Aging)等概念。

專注於熟齡大腦的發展與創造力的關係,高齡學學者Gene D. Cohen認為經驗與學習可促使大腦不斷重塑,而達致「神經元新生」(neurogenesis),觸發創造力的發揮。他的研究顯示年輕的左右腦半球大多各司其職,左腦負責語言、演算、邏輯等理性分析;而右腦掌管圖像、音樂、直覺等感性創造。然而,伴隨着歲月,長者大多較平均使用左右兩側大腦,藉以協調其認知能力、情感智商、待人接物、自我意識,進而顯現出更深沉的智慧與洞察力。Cohen說﹕「我們不應僅僅着眼於高齡是什麼,更必須明瞭高齡可以造就的種種體驗。這不是指『即使』變成長者,人類可以做什麼,而是看到『因為』晉身為長者,人類可以做到什麼。」

發掘熟齡大腦的潛能,Cohen提出創造力方程式(C=me2),意指創造力(C)是知識量(m)與生命經驗——包括由個性與情緒組成的內心世界與個人經歷和見識所建構的外在世界(e2)的總和。這道方程式說明了長者的創造力毫不遜色於其他年齡組別的人。例如一位中風而失卻右手行動力的長者對繪畫的熱愛,鼓動她以左手重拾畫筆,作品亦因而趨向抽象色塊與線條的探索,使得其創造力不再拘限於具象物事的再現而有所提升。她的創造力不僅見於其畫作,也因藝術活動的鍛煉使得她以更靈巧、更合乎其身體狀況的方式,活用左手打點日常起居。

Cohen還進一步指出,長者的創造力有賴於外在活動的刺激,更講求自身的意願與行動力發揮創意解決生活遭遇的種種疑難。而藝術活動正是不可或缺的外在刺激,鼓勵長者學習新的技藝、以不同的觀點看世界,從而觸發熟齡大腦的潛能,發現自我的不同面向。

與長者共同創作的藝術計劃

高齡學的研究肯定了藝術活動對長者身心健康的助益。那末,藝術團體如何將創意銀髮的理念轉化為切合長者需求的藝術活動?英國慈善團體Entelechy Arts所策劃的「Meet Me at Albany」計劃一直備受各界讚譽,正好說明長者需要什麼形式的藝術活動。

Meet Me計劃始於一道假設:若果自覺孤立無援的長者所去的是藝術俱樂部,而不是日間護理中心,他們的生活會過得更幸福嗎?主辦團體Entelechy Arts以營運俱樂部的方式,邀請長者成為俱樂部會員,定期來到全天候咖啡廳與人相聚。咖啡廳提供食物與飲料,也配備形形色色的物料、工具與設施,鼓勵長者動手做自己的作品,或與朋友共同創作,甚或靜坐一旁什麼也不做。此外,Entelechy Arts邀請藝術家帶領合唱團及文字創作坊,分別從音樂與詩歌入手,激發長者展現不同面向的創造力。對於那些個性內向的長者,咖啡廳又另闢表演場地,請來專業藝術團體到他們面前表演。主辦者相信藝術關乎自由參與、隨性表現自我,因此計劃必須任由長者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活動。當長者感受到咖啡廳率性自在的氣氛,又或為其他人的創作所鼓舞,他們的創意靈感亦燃點起來,嘗試投入藝術創作。

是項計劃自2013年營運至今,Entelechy Arts一直陪伴着長者參與多元化的藝術活動。他們看到每一獨立個體不同的需求與特質,絕不能以「老」、「弱」、「健康」等詞語掩蓋其生命的豐富色彩。為了發揮每個人的創造力,也鼓勵眾人共同投入創作,他們邀請藝術家擔任工作坊導師時,每每吩咐藝術家不要規劃課程綱領,更不會透露長者的背景資料。藝術家與長者均在沒有任何前設的情形下,認真聆聽對方,坦誠分享各自的經驗,找到彼此志趣的交滙點,讓創意想像滲透於每一次的互動,自然而然創作出屬於各人的藝術作品。顯然,這項計劃早已跳脫出以藝術元素摻入醫療護理或長者學院等慣常模式中。Meet Me設定為藝術俱樂部,意味着主辦團體既沒有明確的教學議程,更不強求參與者必須把創作成果展現於人前。計劃藉由藝術家與長者對創作的熱情,滋養着參與者之間的友誼,也帶動藝術家與長者共同創造的生命體驗。計劃以自由選擇與互相啟發為基本運作方針,體察每位參與者的志趣與當下的狀態,以藝術表現自我,更以藝術思考好好活着(Living well)的真義。

對本地長者藝術計劃的疑問

面對香港步入高齡社會,我們不難看到人口結構的變化所帶來的難題,但銀髮創意的理念卻從有限之身看到其所蘊藏的潛力,因而主張以藝術活動為媒介,與長者一同檢視自身的經驗、知識、技能與想像,繼而投入創作與人分享其對生命的感悟。在香港,這樣的想法大多落實為以三數年為限的長者藝術計劃,又依據贊助基金的要求以受惠人數、工作坊時數與展演成果作為計劃成效的標準。這些計劃所訂定的框架下,藝術彷彿是華麗的形式、貼合政策與學術潮流的詞藻。可是,這些計劃所提倡的「藝術」活動是否看得到每一位長者的特質?又能否將藝術展演轉化為激發共同創造、互相啟發的深刻體驗?究其實,這些計劃回應了誰的需求?

獨立策展人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